12月15日,无人机拍摄的商合杭铁路芜湖长江公铁大桥公路接线工程江北接线桥浇筑施工现场。新华社记者 刘军喜 摄
12月13日,2019中国(合肥)数字经济创新应用峰会暨长三角(合肥)数字一体化开放应用场景峰会召开,长三角多个城市在会上共同发出《长三角应用场景开放合肥倡议》,提出“开放思维、互学互鉴”“业务互联、数据互通”“资源开放、优势互补”“标准统一、协同治理”“产业融合、共同发展”五项倡议,以数字一体化创新引领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共创更加智慧、美好的数字长三角。未来,长三角居民凭借一个二维码就可以在交通、金融、旅游、医疗、文体等领域享受便捷的公共服务。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是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完善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打造我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的重大战略举措。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沪苏皖浙一市三省有力有序有效地推动一体化发展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做好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大文章。
协调共进
探索产业联动“新境界”
50岁的任玉生在南京江宁区丹阳镇宁阳街开了一家种子化肥店,店门口就是安徽、江苏的省界牌。这里的老主顾不光是本地人,更多的是马鞍山博望人。“一脚踏两镇,鸡鸣闻两省”,同一个车站,同一个市场,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同城化众望所归。共建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是宁马两市共同走出的一步“先手棋”。
今年10月15日,在芜湖召开的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上,南京与马鞍山正式签订《江宁—博望跨界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共建框架协议》,示范区将突出长三角省际产城融合同城化发展先行示范区、长三角省际毗邻地区社会治理体制创新示范区两大战略定位。马鞍山市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滕青表示,马鞍山市将紧抓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机遇,以融入南京都市圈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规划对接、交通互联、毗邻合作等一体化合作发展。
产业协同发展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核心内容,是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的根本动力,也是目前长三角推动一体化发展的主要短板。“为协调共进抓产业,安徽积极加强南京都市圈与合肥都市圈协同发展,推动黄山等城市深度融入杭州都市圈,签署了杭州市与合肥市、上海徐汇区与阜阳市战略合作协议。”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加强产业转移与承接合作,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继续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重点推动顶山—汊河、浦口—南谯、江宁—博望等省际毗邻区域合作,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进省际产业合作园区建设。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与沪苏浙共建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和联盟。
“推动长三角产业协同关键是要找准突破口,有共同利益基础的新兴产业是重点,产业创新是主导力量,共建园区是主要抓手,龙头企业是关键因子。”省经济信息中心预测处副处长阮华彪认为。
以产业深度融合、产业链协同发展为根基,长三角地区加快产业合作载体建设。G60科创走廊机器人产业联盟、新能源和网联汽车产业联盟、新能源产业联盟分别在芜湖、合肥、宣城成立,推动建设一体化产业平台。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成立,首批成员覆盖一市三省45家开发区、重点企业和开发区协会。
创新共建
打造科创协同“新标杆”
马鞍山慈湖高新区作为安徽距沪苏浙最近的国家级高新区,牢牢把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机遇,加速融入长三角。“目前慈湖高新区已经与长三角高校院所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科创资源衔接持续加码。”园区相关负责人说,园区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建立了智能制造产业研究所,与中国药科大学合作设立了技术转移马鞍山分中心,与东南大学合作设立东南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马鞍山双创基地,与复旦大学张江研究院共建产业发展双基地。
构筑“创新共同体”,攻克关键技术难题,必须依靠协同创新。安徽省积极助力科技创新一体发展,努力实现创新“一子落”、发展“满盘活”,共同构建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推动上海张江、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两心”共创,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开放合作。加强苏南、杭州、宁波温州、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合作互动,支持上海、南京、杭州、合肥“四城同创”推动产业和技术创新。同时,加快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优化,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大型科研仪器、科技文献、科技数据等科技资源合理流动与开放共享。
今年9月,上海嘉定、江苏苏州、浙江温州和安徽芜湖在第二届长三角科技交易博览会上共同签署《深化长三角地区科技创新一体化发展战略协议》,进一步加强长三角科技创新战略协同、成果对接、资源共享、生态共建等方面合作,打造长三角科技创新合作的示范模板。
“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为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带来了重大机遇。”省发展改革委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表示,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关键核心技术,安徽以开放的胸怀汇聚各方创新力量,着力提升协同创新能力,争做创新“赋能者”。积极谋划建设长三角科技创新共同体,协同长三角科技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建设,举办安徽创新馆开馆暨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打造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大市场。
互联互通
种好开放共赢“试验田”
今年初,三省一市共同签署《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合肥、芜湖、宣城等G60城市率先实现30个事项“一网通办”,积极创建长三角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区域合作示范区,推进环境保护、食品药品、产品质量、旅游等重点领域联合奖惩机制建设。
聚焦普惠便利,长三角地区充分发挥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全力推动长三角公共服务一体化加快发展。长三角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系统全面联通,41个长三角城市实现医保“一卡通”,覆盖了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医疗机构3800余家。长三角地区教育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战略协作框架协议签署,建立了“异地查档、便民服务”跨地区查询协调会议机制,合肥市民与长三角有关城市实现刷二维码无障碍异地乘坐地铁。长三角41个地级以上城市(含安徽省16市)全部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黄山市加入杭州都市圈,芜湖、马鞍山、滁州、宣城等城市加入南京都市圈。
聚焦开放共赢,长三角地区突出互联互通。上海机场与安徽民航机场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签署,巩固提升上海国际航空枢纽地位,优化提升合肥区域性航空枢纽功能,加快合肥国际航空货运集散中心建设,合力打造世界级机场群。推进区域港航一体化,强化宁波舟山港与芜湖港、马鞍山港、郑蒲港等沿江港口合作,加快推进淮河干流航道、芜申运河等航道建设,共同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加快推进省际轨道交通合作项目,推动北沿江、宁宣等高铁项目前期工作,合力加快合宿新、宁淮铁路建设,推动宁滁、宁马城际轨道交通项目对接。提升省际公路通达能力,共同加快千岛湖—黄山等待贯通路段建设,推进宁马、合宁等高速公路扩建。
“下一步,安徽将在上海龙头带动下,携手苏浙,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国家规划纲要及安徽行动计划明确的重大任务落实,统筹推进高质量‘一圈五区’建设,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格局贡献安徽力量。”省发展改革委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12月16日上午,安庆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行政审批局揭牌仪式举行。该行政审批局的成立在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方面具...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