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
推广ETC,要给“少数人需求”留空间。而打捞这些少数人需求,也是公共服务应有的温度。
今年以来,各地都加快了推广ETC的步伐,原本便捷支付是大势所趋,能有效解决高速拥堵问题。但相继有地方被曝出在推广ETC过程中“用力过猛”,一些“歪招怪招”轮番上阵:不办ETC“不欢迎上高速”、不让年检、不给加油;有的地方则是强制摊派任务,甚至还出现了交通主管部门和银行合作造假的现象。
客观说,推广ETC不只是“不停车收费”这一点优势。从长远角度看,ETC相当于汽车的电子身份证,实现车辆信息从“车牌”迁移到“云端”,将撬动整个车辆管理体系的变革。比如现在有些地方限行,外地车要办通行证,ETC可将此过程简化,甚至能手机上操作;比如通过ETC数据来合理调整车流量,实现智能管控;再比如随着ETC消费场景的扩展,未来可以实现机场、火车站、客运站、道路等停车收费全面电子化。
因此,各地积极推广ETC,也是为未来的“智能时代”做必要的硬件准备。据了解,省级收费站取消后,高速公路收费将从现有人工收费为主、ETC为辅的模式,转为以ETC为主、人工收费为辅。从2020年1月1日起,全国高速公路各收费站只保留进出口各一条ETC/人工混合车道。所以,如不大力推广ETC,到时候,那唯一的人工车道就会堵上。安徽等地已经出现了类似问题。
但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好事要办好,既需要政策的合力推动,也需要尊重用户的基本权利。技术当然可以带来方便,但同时也要看到,技术也会造成门槛。这会挡住一部分人或者造成一些不方便。公共服务的“公共性”面向所有人,要尤其重视那些弱势的甚至无力发声的需求。
比如,ETC虽然方便,但办理却有门槛,需要电子支付、银行卡以及相关手续,这对一些人来说未必简单。而且,人大多是有惰性的,一个人的惰性应该自己负责,但很多人的惰性就叫人性,应给人性多留一点时间适应。
推广ETC不能忽略少数人需求。比如,有些人年纪相对较大,有些人则几乎不上高速,还有些人或许是借别人的车,不想再用别人的ETC卡,还有些人不想在ETC卡上留下出行记录。这些需求虽属少数,但都真实存在,也是合理的,应该给这些需求留点空间。
有些政府部门或银行可能会纳闷:既然方便又优惠,为何不办呢?但“整齐划一”往往是错觉,现实情形永远是参差不齐的。大力宣传ETC的好处确实很有必要,但最终决定权仍然在用户手中。欲速则不达,用不装ETC不让加油、不给年检之类的歪招倒逼,很可能适得其反,使人产生逆反心理。
前几日,铁路部门推广电子客票也有类似问题。原本是身份证、纸质票均可乘车,如今推广电子票、取消纸质票,机器里取出来的只有一张“报销凭证”而无座位信息。本是为了“便民”,结果却让不少乘客犯了糊涂。引发争议后,铁路部门及时恢复了打印票面上的座次与进站口,这值得肯定。
公共服务不能只照拂大多数人,也要照顾到少数人,而其前提就是先看到他们,然后,用技术的方式把有限的资源最大化服务到他们。这就像邮政系统,要照顾偏远地区,即便是亏钱也要通邮。打捞这些少数人需求,是公共服务应有的温度。
□刘远举(专栏作者)
新闻推荐
自2020年秋季初一学生起 安徽省将全面实施中招录取改革 减少单纯记忆、机械训练性质内容 增强与学生生活、社会实际联系
本报讯近日,安徽省教育厅集中对部分省人大代表在安徽省十三届人大二次会议上提出的建议进行了回复。省教育厅表示,确保自20...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