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今日安徽 > 正文

记录乡愁里的每一份回望

来源:芜湖日报 2019-11-15 00:37   https://www.yybnet.net/

《悠悠故乡情》 王熙之 著

安徽人民出版社 2019年9月

把自己记录生活与心情的东西七拼八凑地收集整理起来,是我多年来的一个想法。这样做,不为别的,只为将记忆里的珍藏变为文字,留给自己一件能看得见的实物以敝帚自珍,等到将来什么也做不了了,拿出来随时翻翻,聊以慰藉自己已逝去的年华。

人到了中年,心动的方向好像是朝后的,有意无意地总想着找回自己过往里那些最值得留念的东西。从有记忆的童年起,历经少年、青年直至今天,总有一种自始至终没有改变的情结牵挂,这就是对家、对家乡的眷恋。不知怎的,我每次踏上家乡的那片土地,踏进我的老宅的门,就有一种心动的感觉,像初恋时每次与恋人见面一般心房怦怦跳动,而那种激动是完全发自内心的、无法抑制得住的。我曾问自己:为什么会有这种感觉呢?为什么离开那片土地已经好几十个年头了,这种感觉还没有改变呢?我也试图用一些说法来解释个中缘由,譬如那里有亲人、邻居,年少时就镌刻在记忆里的一张张熟悉的老乡的面孔,以及那里依然还有对我一见如故的河水、池塘及应时盛衰的一草一木。“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因为从降生起,我就与我的家和那片土地紧紧依偎,那里有割舍不断的亲情、邻里情;因为我与这片土地一同经历过春夏秋冬、雨雪风霜。

记录每次心动的感觉,把那种心跳形诸笔下的文字,在我早期的成长踪迹里似乎就有过验证。读高中时,我的名字在出版物上第一次变成了铅字,那是参加《随便翻翻》举办的一次征文活动,我的应征稿被刊发出来,还获得优秀奖。读大学时,诗歌创作在高校盛行,正是在那个激情似火的年代,我试着学写了一些文字,包括诗歌、散文(诗)、文艺评论等,还在当时的《芜湖日报》和校报上发表过数十篇。

大学毕业后,我当了八年老师。在这八年里,由于被教学工作所困,我几乎没有真正动笔留下过有关自己心情的文字。后来,因为工作变动到了一家新闻单位,我才又与先前喜爱的文字打起交道,但只是在业余时间不给自己任务地想写就写一些。再后来,我又因一场病搁笔数年,还下过决心此生永不再动笔写些什么,并发誓与文字断交,以致把珍藏了三十多年的大多还没有弄得完整的文稿付之一炬,其中就包括好几万字的中篇小说《风景线》。现在想起此事来后悔莫及。

我从来不敢妄称我的这些结集而成的文字就是什么文学创作,也不奢望这些东西能给自己带来些什么。因为,我的那些所记录的对外物的所谓敏感仅仅是感性的、肤浅的,随一时性情而已。一般来说,真正的文学创作起码要有这样一些要素:一是立意,二是结构,还有就是表达技巧。有位作家这样说过:“写作是人生最高的境界。”我一直以为,文学抑或文学创作是高尚之人的专属品,即思想高尚、境界高尚、品质高尚,即要先做一个高尚的人然后再去从事文学创作。对于创作而言,立意是灵魂、是根本,结构是支撑,表达技巧是灵气。光靠文字上玩弄雕虫小技的文学作品是不能影响久远的。还有一点就是,一个人对外物过于敏感,其心是累的。从事文学创作是要付出艰辛的,没有好的体力是做不成文学创作这个活的,况且我早已没有了这个起码的资格。

我不相信文学创作是有天赋的,但是一颗心对世间万物的敏感却是与生俱来的;如果说文学创作真的有天赋,那就是一个人所具备的一颗对外物敏感的心、善于思考的脑、勤于动笔的手。《毛诗序》里有言:“情动于中而行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一个人对外物心有所感,用文字表现出来就是诗(或是文),用声音表现出来就是歌。与此相反,若一个人对外物心无所感,即无动于衷。譬如:面对同样一片秋之落叶,心有所感时,便是岁月凋零,是寂寞惆怅,是人生黄昏;心无所感时,即一片再寻常不过的衰败的枯叶,只该早早地扔进垃圾桶罢了。敏感本身不是歌,也不是诗,更不是文字,有了敏感只是表达心声的第一步。用语言来精准传达内心的这种敏感,的确是一门“工艺”,的确也是需要灵气和技巧的。

如今,我们要感谢这个时代,感谢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如此便捷的社交平台,让我们想写就写、想发就发,并且让分享可以一触即发。在我的许多已完成的文字里,我不去刻意按照“立意”在先行文,常常心之所至而任由文字顺笔流淌,记录下瞬间的心情和稍纵即逝的灵感。集子取名《悠悠故乡情》,就是将不同时期记录生活与心情的文字收集起来,自己留给自己看的。如果你不厌弃,当然也欣然分享给愿意分享的你了。我的这些文字大多以亲情、邻里情、师生情、同事情为主线。回望来路,对家乡的“四恋”之情也渐渐明晰:依恋(童年)-思恋(少年) -热恋(青年) -怀恋(中年以后)。写下这些文字,只为还原真实,对自己曾经的那一次次心动有个交代,渴望把内心所想所感用文字记录下来,也是聊以慰藉过往我的那些关于理想的梦。这其中的一部分文字,还曾在《安徽日报》《新安晚报》《作家文讯》等报刊发表过,或被中国作家网和《中国乡村》《南国文学》《作家文学》等杂志网络平台推送。像《故乡在梦里》《最忆少小过年时》《小镇忆事》,以及后期的《寻访老街》《老家》《双抢的回忆》《记忆里的七十年代》等等,都是对我记忆中的家乡影像一次次的修复与补充。

是为自序。

□ 王熙之

新闻推荐

针对青少年近视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现状,省教育厅有关人士建议 严禁学生将手机平板电脑带入课堂

每天1小时校园体育活动,严禁学生将个人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产品带入课堂,带入学校的要进行统一保管……昨天,省政协召开“...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这股冷空气有点猛2019-11-14 11:17
评论:(记录乡愁里的每一份回望)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