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聪、罗永浩、贾跃亭这些名字近期又火了一把,而这一次,不是他们在商界又呼风唤雨了,也不是他们又在晒高大上的生活了,而是和“老赖”这一词有了联系。王思聪、罗永浩被限制高消费,贾跃亭因欠下巨额债务未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近期,不少商界知名人士因为债务未还被法院发布“限制消费令”,或者列入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曾经的商界神话,如今却和“老赖”扯上了关系,不免令人唏嘘。而在“老赖”无处遁形,多种多样的曝光方式以及“惩戒”力度不断加大的当下,“老赖”背后的诸多话题也更值得思考和探究。记者邹通
越来越多商界名人“入行”老赖
近日,多名商界名人陷入了“信用危机”,锤子科技的罗永浩被法院发布了“限制消费令”;王思聪被北京市二中院列入被执行人名单后,上海市嘉定区法院近日又对其发出“限制消费令”;拖欠众多供应商货款及用户押金的ofo CEO戴威,也被发布了“限制消费令”。
在此前,乐视创始人贾跃亭因欠下巨额债务未还被列为失信被执行人;暴风集团的实控人冯鑫成为失信被执行人;“保护嗓子,请用金嗓子喉宝”的广告语曾经火遍大江南北,金嗓子喉宝的创始人江佩珍前不久也上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原因是拖欠数千万元广告费。
越来越多的名人加入“老赖”的行列,一时间有关“老赖”的话题又传开了。而像王思聪这样的“人气”选手,更是引起外界热议,网友们都开始关心“王校长”未来将如何面对,“他的黑卡还能刷吗?”“他的私人飞机还能坐吗?”……
其实商界精英们沦为“老赖”并不令人惊讶,国内企业信用信息查询平台“启信宝”曾在今年1月做过统计,在公布的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企业负责人。据这个平台称,在可查询的企业负责人中,董事、监事以及公司高管,包括初创企业的执行董事和监事以上的公司负责人,有近119万人被列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占比接近10%。
而除了“大佬”,“群众老赖”更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国家发改委官网信息显示,自2013年10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公布制度起,截至2019年6月底,全国法院累计发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1443万人次,累计限制购买飞机票2682万人次,限制购买动车高铁票596万人次,437万失信被执行人慑于信用惩戒履行法律义务。
各种曝光姿势让“老赖”花式“走红”
近年来,各地不是忙着为“老赖”们“定制”手机彩铃,就是设立“老赖”曝光台,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对“老赖”的曝光力度越来越大,这都是希望让“老赖”们无所遁形。据悉,各地法院为对付“老赖”新招迭出,电影院、抖音、户外大屏幕等轮番上阵。在媒体的报道中,曝光“老赖”的“姿势”可谓五花八门,效果也都不错。
姿势1电影院
蓝某2017年因借款合同纠纷被诉至法院,进入执行程序后未及时履行义务。经朋友提醒,他发现自己在影院被曝光,于是赶紧到法院将5万元欠款履行完毕,将名字从“老赖”名单里撤下。
姿势2抖音
今年4月,钟某刷抖音刷到自己作为“老赖”的高清头像和身份信息在滚动播放,有好几十万的点击量。“亲戚朋友都看到了,我现在就把一万块钱还了,请你们快把我从抖音上撤下来吧。”钟某赶紧央求法院执行法官,并迅速把欠款还了。
姿势3大屏幕
李某夫妇拖欠银行借款本金1.8万元及利息,法院在闹市LED屏幕曝光了夫妇俩的失信信息后,亲朋好友多次与他们联系询问相关情况,他们是“老赖”的事情周边人都知道了,迫于压力,他们主动与银行结清借款。
姿势4公交车
2018年4月,广东省肇庆市端州区人民法院推出“公交车流动曝光台”。廖某销售的“生鲜鸡”和“生鲜鸭”两种肉类产品并未按规定进行检验,被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依法处予行政罚款2万元。廖某迟迟不缴纳罚款,法院将其纳入“公交车流动曝光台”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廖某驾车时看见一辆公交车车身张贴着自己的头像和失信信息,随着公交车行驶个人失信信息传遍了大街小巷,顿时觉得颜面尽失,马上前往法院缴纳了罚款。
姿势5头条推送
2018年以来,广州法院在今日头条的弹窗曝光失信被执行人信息,利用人工智能分发和精准地图弹窗优势,专挑熟人圈进行推送。王某经营的淘宝店铺销售涉嫌假冒产品,法院判决王某赔偿2万元,王某未主动履行义务,经查,王某户籍地址远在安徽。法院对其失信头条曝光,王某户籍所在地安徽省某县某镇的头条用户都收到了系统推送的同一条新闻。仅仅过了四天,执行法官收到王某来电。次日,全部执行款连同执行费到账。
姿势6地铁
今年1月起,广州市荔湾区人民法院在广州地铁1至9号线、13号线、知识城线及APM线电视媒体终端滚动播放被执行人宣传片,这是广东首次利用地铁曝光“老赖”个人信息。截至今日,该举措共曝光10期260人,部分被执行人主动与地铁公司联系,询问情况。
姿势7朋友圈
日前,浙江杭州江干区法院通过微信朋友圈小程序投放“悬赏令”,精准曝光“老赖”。法院向“老赖”的亲友、同事等周边人群朋友圈进行精准投放,曝光其失信内容,并鼓励知情人举报财产线索,最高奖赏达886万元。
寸步难行,“老赖”:我太难了
只有最大限度地制裁和约束拒不执行生效裁判的老赖,方能有效维护受害者权益,让裁判切实发挥定分止争的作用,捍卫司法权威和法律尊严。电影院、抖音、户外大屏幕等扩大曝光覆盖面,增强传播效果,让老赖“逃”到哪里都会脸面丢尽,解决了陌生人社会中“道德压力”不足的尴尬。
随着曝光技术的不断进步,对“老赖”的惩戒力度也是越来越大,最高院今年3月披露的数据显示,近3年来,全国法院以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判处罪犯1.3万人,拘留失信被执行人50.6万人次,限制出境3.4万人次,同比分别上升416.3%、135.4%和54.6%。
就在上个月的国考报名期间,国考报名的要求备受关注,与以往相比,今年国考的要求更加细致,首次明确了被开除党籍、公职的人员以及被依法列为失信联合惩戒对象的人员等不得报考,这也是国考首次明令禁止失信者报名。业内专家认为,2020年国考取消失信者报名资格,不是对失信者的歧视和苛责,而是依法从源头永葆国家公务员队伍的纯洁性,充分发挥公务员引领社会诚信正能量的内在逻辑要求。只有这样,公务员队伍的高素质专业化才有可能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才有可能提高。
一处失信,处处受限。这年头,“老赖”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了。对此,仍有不少观点认为,打击“老赖”还应继续加码。《北京青年报》就评论称,“建设法治社会和信用社会,容不下无视道德和规则、拒不执行生效裁判的老赖行为。只有尽最大限度约束、制裁老赖,方能提高失信赖账成本。近年来,一些曝光老赖的创新之举值得加以推广应用。在此基础上,亟须尽快构建多部门、多行业、多手段、全领域、全方位的联合惩戒、曝光体系,让老赖处于寸步难行、声名狼藉的围剿中,承担高昂的失信代价。”
手段进步,更需对“度”的把握
积极探索新形式,加大力度抓“老赖”,值得肯定。但也有人对公开曝光“老赖”的做法提出质疑,认为这种做法是否合法,是否妥当,是否会侵犯公民的人格权等等。
法院公开曝光“老赖”信息,并非无法可依。早在2013年7月,最高人民法院就出台了《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其中明确,各级法院可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法院公告栏等方式予以公布。此后,最高法还曾修改完善相关规定。
可见,法院曝光“老赖”是合法的,有规可循的。让公众甄别“老赖”的身份,避免再次受到利益损害,也是有必要的。不过这种质疑声还是为探索执法新形式的“先行者”们提了个醒:探索过程中,还须把握好度,多大范围曝光,以及被执行人履行义务后及时剔除名单等措施都需跟上。此外,“轻龄老赖”群体日渐壮大,他们年龄相对较小,且学生居多,多数是因网贷等无法偿还而成为“老赖”,这其中很多人会对生活失去希望,有的会选择逃避,有的甚至可能选择轻生来摆脱压力,这就更需要考虑对“度”的把握。
名词解释
“限制高消费”和“纳入失信名单”是不是一回事?
“限制高消费”和“纳入失信名单”是不是一回事呢?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及有关消费的若干规定》(简称《限高规定》)第一条,只要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的,就可以限制其高消费。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简称《失信名单规定》)第一条规定,被执行人未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并具有其他六项情形之一的,才能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第四条规定,被执行人为未成年人的,人民法院不得将其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相比于限制高消费,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条件更高。被限制高消费的不一定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但依据《限高规定》第一条,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必须被限制高消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严格规范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的规定(试行)》第一条规定,人民法院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前,应当“已向被执行人发出限制消费令,并将符合条件的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终结本次执行程序前必须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但不是必须将被执行人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
此外,两者限制的内容也有所不同。《限高规定》第三条规定,被限制消费的人:(一)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二)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九)乘坐G字头动车组列车全部座位、其他动车组列车一等以上座位等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消费行为。《失信名单规定》第八条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将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向政府相关部门、金融监管机构、金融机构、征信机构、承担行政职能的事业单位及行业协会通报,通报的目的是供相关单位依照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在政府采购、招标投标、行政审批、政府扶持、融资信贷、市场准入、资质认定、选人用人等方面,对失信被执行人予以信用惩戒。
可见,王思聪、罗永浩等人,虽然还未到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的地步,但距此也仅有一步之遥了。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扈宏毅在社会医疗水平和条件都在逐步提升的当下,生了病首先去正规医院,找专业医生诊治,当成为一个基本常识。无...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