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颗赤子心
——心系苍生大地
“我走了,无须作祭奠,无须泪挂腮两旁,无须那一纸挂墙告悼文,一切都回归土地,我从这土地生长……”用一首小诗,与世界作别,是何家庆生前的遗愿。
何家庆走了,但他的故事仍在广为流传。
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其宏大的时代背景和独特的心路历程。
1949年,何家庆出生在安庆市的一户普通百姓家庭。母亲早逝,父亲拉板车挣钱度日。家境贫寒的他,靠着学校的助学金和老师的接济完成高中学业,后被组织推荐到安徽大学生物系学习,1976年被调回原系当教员。他常说,没有共产党,我可能仍旧是个拉车的。
“我何家庆今天所拥有的一切,都是人民给予的,我没有理由不把我人生的全部毫无保留地奉献给生我养我的人民和这块土地。”何家庆说。以知识技能回报父老乡亲、回报祖国人民,这个执着追求染出他的人生底色,徘徊在温饱线上的贫困山区人民,成为他魂牵梦绕的牵挂。
为了尽快使老区富起来,加快开发大别山资源的步伐,何家庆一直没有停歇。一次次“出走”,到贫困山区去,到深山老林去,到人民群众中去,他将对贫困山区的深情化作矢志不渝的扶贫行动,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去播撒科技星火。
(下转第2版)
新闻推荐
“绿色通道”驻点法院 “互联网+”畅通送达 市中院实施邮政速递一体化驻点服务
本报讯(操甜甜记者姜蕊)市中院依托安徽司法送达一体化服务平台邮政EMS功能,实现了司法送达全程跟踪、全程可查、全程监督以...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