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相承,薪火相传,戏曲人永远在路上。11月2日上午,安徽省徽京剧院梨园剧场喜气洋洋,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黄新德再收新徒暨徽剧演员汪育殊和黄梅戏演员夏圆圆的拜师仪式在这里隆重举行。值得一提的是,这是黄新德老师继收下“梅花奖”得主王琴,黄梅戏青年演员马丁、熊东旭、谢军、虞文兵之后,时隔四年再收高徒。
夏圆圆:传师父的艺学师父的德
夏圆圆来自安庆市黄梅戏艺术剧院,国家一级演员,第29届上海白玉兰戏剧表演艺术奖“主角奖”获得者。代表作品有《天仙配》《女驸马》《鸳鸯剑》《六尺巷》等,主演的小剧场黄梅戏《玉天仙》荣获第三届韩国戏剧节最佳国际剧目奖。作为一名优秀的黄梅戏青年演员,夏圆圆在拜师仪式现场也难掩心中的激动之情。她表示,自己非常荣幸能够拜黄新德为师,“我从小热爱黄梅戏,从戏校毕业来到剧团工作,黄新德这个名字在我心目中一直是响当当又高不可攀。”
从2012年《半个月亮》担任跳“凤舞”的龙套角色,到2015清名相》剧组饰演黄新德的孙女张可人,再到2018年《玉天仙》与黄新德演对手戏,一路走来受到师父不断的艺术教诲,夏圆圆直言,更加忐忑,但也更加成熟。“师父不仅仅是表演艺术家,他还是绿叶,处处都在培养青年演员。每次演出结束以后,师父都会跟我总结演出的一些情况,需要注意哪些地方,下次要怎样去演,并且告诉我,戏也,细也。演戏一定要细致、细心、细微、细腻。”夏圆圆表示,拜师后要继续跟师父学艺,恪守师道尊严,“不但要传师父的艺,还要学师父的德,争做一名德艺双馨、深受观众喜爱的文艺工作者。”
汪育殊:艺术有门类艺术无边界
汪育殊来自安徽省徽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专攻徽剧研究表演,2017年获得了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擅演的剧目有《惊魂记》《徽班进京》《小宴》《罗成叫关》等等。从事徽剧表演艺术三十多年,汪育殊对徽剧爱得深沉,“徽剧是安徽省的地方代表性剧种,它的孕育和发展源于它本身海纳百川、博采众长的精神。两百多年前的徽班进京,为中国的戏剧发展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画卷,作为徽剧演员我特别自豪,但是当我在这个舞台上站得越久,内心对目前徽剧的发展状况和自己的努力方向越是忧虑。徽剧如何发展传承、再创新篇,对我来说是永远追求的目标。”
拜黄新德为师,汪育殊表示非常高兴。“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觉得自己学得太少,懂得的专业知识太有限,塑造人物的能力太单薄,我迫切地想寻找自己艺术上的突破点。黄新德老师是安徽省著名的戏剧表演艺术家,他不仅在黄梅戏表演上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在徽剧、京剧、庐剧等剧种中也多次参与过创作,对戏剧界的后辈们一直倾尽全力地帮助,为安徽省的戏剧发展事业做出过很大贡献。”汪育殊表示,师父有太多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艺术有门类之分,但艺术没有边界。我要学习老师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因为黄老师是迄今为数不多的70多岁高龄仍旧坚持在舞台上创作的老艺术家。我还要学习老师对年轻后辈耐心指导的传帮带精神,希望在黄老师的帮助指导下,自己能够在艺术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接好传承徽剧艺术的接力棒。”
黄新德:学海无涯艺无止境
被业内称为“老梅树桩”的黄新德,早已是德艺双馨、荣誉等身的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作为黄梅戏第二代领军人物,黄新德迄今为止已成功塑造了大大小小百余个艺术形象,并早已将文华奖、梅花奖、白玉兰奖等多项国家大奖收入囊中。在黄梅戏艺术的传承发展和培育新人方面,黄新德也是不遗余力,为青年演员保驾护航。作为老师,黄新德赋予了“老师”一词新的含义,“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就是做人要厚道,做事要地道,要走光明正道,不要走歪门邪道;授业,就是要艰苦创业,建功立业,尊师敬业,积功兴业;解惑,就是要解开迷惑,消除困惑,弄清疑惑,拒绝诱惑。”
对于两位爱徒,黄新德也是不吝赞美之词。“汪育殊是徽剧的翘楚,梅花奖的榜首;夏圆圆是黄梅戏的才俊,白玉兰主角奖的得主。这二位皆是德艺双馨的好演员,尽管他们在艺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但是仍然保持着一颗上进之心,还要来拜师学艺,这在当下实在是难能可贵。”黄新德表示,要把自己从艺六十载的心得体会以及经验教训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徒弟们,“我希望和他们亦师亦友,让他们早日成为名副其实的真正的人民艺术家。学海无涯,戏曲人永远在路上;艺无止境,让我们共同携手前行。”
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李燕然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汪玉芳)11月1日,全市政协信息宣传工作会议召开。市政协副主席丁志友出席并讲话,市政协秘书长姚五建主持会议。会...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