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10月1日,由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将正式实施。
据专家介绍,这是我国第一部专门针对儿童网络保护的立法,明确了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制作、发布、传播侵害儿童个人信息安全的信息,确定了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的具体原则,以及网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监管职责。该规定填补了互联网时代儿童个人信息保护的法律空白。
儿童信息被牟利者视作“肥肉”
王玲(化名)大学毕业后进入张家港一家颇具规模的培训机构做前台行政工作。一次,她的丈夫秦某提到,有位老同学正筹备开培训机构,需要生源。出于同学情谊,王玲将其所在培训机构的6000多条学生个人信息发给了丈夫。这块“肥肉”果然很有油水,老同学拿到信息后通过有针对性的推销,获得了较大利润。经过举报和一系列调查,警方很快锁定了王玲夫妇。
90后王某在张家港市区经营一家婴童摄影会馆,他找到在张家港某医院任妇产科医生的朋友陈某,拜托她提供更多婴幼儿信息。陈某禁不住朋友恳求和利益诱惑,便通过医院内部网络,登录当地妇幼平台,获取全市孕妇及婴幼儿个人信息共计1000余条,信息中包括婴幼儿的出生信息、父母名字、电话、家庭住址等。
获得这些信息后,王某的市场一下就打开了。为了表示感谢,他给陈某支付了好处费数千元。之后王某被多名产妇举报,陈某也未能逃脱法律的制裁。
“这只是相关案件的冰山一角。”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承办检察官盛敏说,由于我国个人信息保护立法起步较晚,对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尚缺乏专门的保护规定及机制,致使过度采集及使用儿童个人信息情况普遍存在。
用法律织密信息安全保护网
近年来,各地儿童信息泄露事件屡见不鲜。在安徽,曾有大量新生儿住院视频出现在某视频网站上,画面里,“姓名”“年龄”“诊断病情”“入院日期”等信息一览无余;在山东,有人只需花3.2万元,就能买到济南市20多万条1-5岁婴幼儿的信息,内容具体到每个家庭的门牌号……
儿童作为特殊群体,心智尚未成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容易受侵害。
根据腾讯儿童发起的“儿童网络保护大调查”,对安全风险认知不足、过度上网、无意识卷入违法犯罪、泄露个人信息简介造成财产损失、接触有害信息、遭遇网络欺凌等已成为儿童上网时的八大风险。
如何有效保护儿童个人信息已成为一个世界性议题,许多国家专门对其进行了立法。2019年年初,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以某短视频软件国际版“涉嫌非法收集13岁以下儿童信息”对其处以罚款570万美元。
以前,由于我国缺乏专门针对儿童信息保护的法律法规,儿童网上信息保护工作存在规定过于笼统、条款不切实际、处罚不到位等问题。
据张家港市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国内未成年人保护举措密集,成果颇丰。比如,《关于构建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社会支持体系合作框架协议》签署,《未成年人保护法》修订,儿童福利司设立,最高人民检察院设立第九检察厅专门从事未成年人检察工作,一号检察建议发布等。“这些举措在现实世界中织就了一张扎实的儿童保护网。”
该负责人还表示,不久后,国家将陆续颁布出台《个人信息保护法》和《未成年人互联网权益保护条例》,配合即将正式实施的《儿童个人信息网络保护规定》。“儿童的个人信息将会真正得到全面的保护,国家将用法律织密儿童保护网,许给孩子一个美好未来。”
(据《中国青年报》)
新闻推荐
五大新兴产业助力老城升级转型 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腾出大量空间 新中国成立70周年,瑶海区多措并举加快建设合肥东部新中心
五彩斑斓瑶海之夜。童新传摄郎溪路高架连接合肥东部新中心和滨湖科学城。航拍花冲公园。钢铁、化工、机...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