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徽京剧院成立于2005年,由原安徽省徽剧团和安徽省京剧团合并组建,是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直属事业单位,现由安徽演艺集团代管。主要承担徽、京剧艺术的传承发展、人才培养、艺术创作、舞台艺术表演等任务,同时承担古老徽剧艺术的挖掘、保护、传承的戏曲艺术表演团体。剧院现有演职员工147人,其中一级演员21人,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4人,“文华奖”1人,“白玉兰”奖2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人。新创剧目
剧院自组建以来,在有计划的抢救保护、挖掘整理古徽剧资料的同时,不断推出新创剧目。近年来相继创作了徽剧《一文钱》、 《惊魂记》、 《徽班》、《包公出山》;京剧《天地人心》、《抗倭将军戚继光》、《程长庚》等大型剧目。恢复了《水淹七军》、《贵妃醉酒》、《挡马》、 《游湖》、 《断桥》、《百花赠剑》、 《出猎回书》、《拾玉镯》、《磨房会》、《罗成叫关》、《小店春来早》等一批徽剧传统折子戏剧目。先后荣获国家级、省级多项荣誉和奖励。其中徽剧《惊魂记》、《小店春来早》、《包公出山》分别入选 2014年、2018年、2019年度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惊魂记》荣获第十三届中国戏剧节演出最高奖,安徽省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等多项奖项,并连续5年出访亚洲和欧州等国参加戏剧艺术节,我院一级演员汪育殊凭借该戏顺利摘得“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的榜首。徽剧概况
徽剧是徽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在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作用,它不仅孕育了京剧,还影响了中国南北几十个地方戏曲剧种的发展。我院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徽剧)项目代表性保护单位,是安徽省文化厅批准的首批省级传承基地,也是国内唯一从事徽剧研究和展示的艺术团体。剧院不遗余力地把古老徽剧的挖掘、保护、整理、传承和研究当作头等大事来抓。不定期的组织徽剧专家、老艺人摸清家底,建立徽剧艺术资料档案,得以完善历史文献的整理工作。目前已整理保存的古剧本近700本,其中的戏曲“孤本”和手抄工尺谱的“古曲”目,具有极高的艺术史研究价值。抢救、记录的一批徽剧老艺人活态的珍贵音像资料,使之成为一个流传后世可资借鉴的范本。2017年剧院在北京三庆园设立徽剧传习基地,这是对古老徽剧辉煌历程和百年京剧发展史的延续。 2019年徽剧与徽州区开展文化共建,以“深入群众,扎根基层”为主题挂牌实施文化扶贫。普及、推广传统戏曲进校园活动
为推动安徽省戏曲艺术进校园活动,以提高学生艺术审美素养、激发学生创造想象力、增进大学生文学修养、弘扬传统美德为宗旨,近年来,安徽省徽京剧院积极创排优秀的传统戏曲节目,每年都积极参与“徽风皖韵”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先后赴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安徽工业大学、淮南师范学院、合肥师范学院、黄山学院、宿州学院、滁州学院、皖西学院等几十所省内高等院校演出,深受广大院校师生们的欢迎喜爱。
剧院还结合自身传承演出实践,制定“普及与推广—优秀传统戏曲走入小学校园”工作方案,与合肥师范附小三小联合开办徽剧主题音乐课,成立了徽剧新苗艺术团,与南门小学、徽州小学、葛大店小学等学校联合开办了京剧兴趣班和社团班,并组织专人撰写了小学生学习徽剧和京剧的基础教材(由安徽少儿出版社出版);培训了一批理论、技能过硬的戏曲专、兼职教师,推动戏曲的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开展。至今,已与十三所院校签约授牌,千余名学生参与了传统戏曲文化的学习。剧院创新性地把传承优秀文化与学校工作相结合,与老百姓最关心的子女教育相结合,拓宽了学生的视野,真正做到了走进校园、深入校园、扎根校园。16级“明日之星”
徽京班
由于外部和自身等多方面的因素,人才和剧目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2006年,安徽省徽京剧院与安徽艺术职业学院合作开办首届五年制徽京演员定向班,成功培养出第一批优秀毕业生,他们于2011年全部进入安徽省徽京剧院,现已成长为剧院的主要力量。为更好地培养地方戏曲人才,传承和繁荣徽京剧艺术,2016年双方再度携手举办五年制徽、京剧演员班和徽京戏曲音乐器乐班。他们是我们徽京剧院的未来,是剧院的“明日之星”。此外,为强化学员们的基本功,2018年、2019剧院连续开展暑期集训,效果非常显著。文化交流情况
安徽省徽京剧院十分重视文化走出去战略。 2016年我院徽剧《惊魂记》剧组赴英国爱丁堡艺术节,2017年赴保加利亚、马其顿、西班牙多国展演,2018年10月赴韩国参加中韩日戏剧节演出,受到国内外不同文化背景观众的一致赞评。今年9月底,剧院将赴阿塞拜疆参加纳西米国际艺术节展演,并赴阿塞拜疆安大孔子学院演出“徽剧专场”以及参加驻阿塞拜疆大使馆安排的 “庆祝建国70周年国庆招待会”活动。此外,根据中国戏剧家协会与“国际剧协格鲁吉亚中心”达成的意向,省徽京剧院将于2019年12月前往格鲁吉亚演出徽剧《惊魂记》。
剧院的文化交流演出具有深远的意义。首先中外戏剧交流不仅可以将中国的戏剧推向世界,还可以吸收国外的戏剧成就;其次通过演出,在中西之间架起了一座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进一步扩大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及徽风皖韵的影响力。对推动中国传统戏剧走出去,进一步加强文化领域的合作发挥积极的作用。
徽风古韵展风采,京腔京调唱未来,安徽省徽京剧院将在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演艺集团的领导下,继续开拓创新,不断进取,为安徽文艺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作出贡献。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方赢王敏)爱国是首奋斗的赞歌,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唱响爱党、爱国、...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