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今日安徽 > 正文

安徽省去年就业人数是1952年的2.9倍

来源:市场星报 2019-09-25 00:49   https://www.yybnet.net/

星报讯记者从安徽省统计局了解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就业规模也随之不断扩大,就业结构持续优化。至2018年末,就业人员总数4385.3万人,是1952年的2.9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3倍,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至69.3%。就业人数的大幅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从就业规模看,新中国成立初期,百业待兴,劳动就业不充分,1952年全省就业人员总数为1533.7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51.7%。至改革开放初期,就业人员总数上升到1873.4万人,由于全省总人口增幅较大,就业人员总数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为39.7%。至2018年末,就业人员总数4385.3万人,是1952年的2.9倍,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3倍,占总人口的比重大幅上升至69.3%。就业人数的大幅增长,有力地保障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

从就业结构看,安徽省就业结构持续优化。1952年全省第一、二、三产业就业人员的比例为95.2∶2.8∶2.0,是比较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省份。到1978年,三次产业就业人员比例转变为81.7:10.3:8.0,农业仍占绝对优势。改革开放以后,随着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就业人员从第一产业大量转移到第二、三产业,就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2005年,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之和首次超过第一产业;2012年,第三产业就业人数首次超过第一产业,成为吸纳就业的第一主体;至2018年,就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就业人数比例为30.9∶28.8∶40.3。

相关负责人分析,非公有制经济成为吸纳就业的主渠道。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到改革开放初期,全省是单一的公有制经济,改革开放之初,公有制经济几乎是劳动就业的唯一渠道,城镇就业人员中,国有、集体经济就业人员所占比重高达90%以上。1978年全省城镇私营个体就业人员仅有0.7万人,占全部就业人员的比重不足0.04%,90%以上就业人口均在农村。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形式日益多元化,多种所有制经济从无到有,不断壮大,形成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人们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国有企业和行政事业单位的“铁饭碗”不再是人们唯一的追求,私企、外企、“自主创业”等成为许多劳动者的首选。2018年末,全省城乡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和个体劳动者1410万人。

新闻推荐

【现场】2019药品集中采购现场,多数药品仍有大幅下调空间

记者|谢欣任悠悠“太惨了,太惨了。"9月24日是带量采购扩面的日子,经过一上午的激烈拼杀,有的企业代表发出了这样...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安徽省去年就业人数是1952年的2.9倍)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