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凯高端客车出口沙特
○飞速发展中的滨湖新区
在城郊辽阔的圩田中,她书写了乡镇企业破亿奋飞的传奇,也开创了安徽农民进城办三产的先河。
靠着“敢、勤、深、实、争”的作风,区域调整后的她用微薄的家底绘就了今日千亿城区的风采;从“安徽浦东”、“全省最美最现代化的首善之区”到“安徽中心”,她脚踏实地开创了“滨湖、高铁、地铁、临港”四个新时代。勇立潮头辟新境,如今她锚定“和美”再写华章。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合肥晚报推出专栏《和美包河 伫立新时代》,带您读懂安徽第一城区包河区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千亿城区”的故事,应该从2002年说起。
那一年3月,合肥实施区划调整并正式揭开了现代化大城市建设的时代序幕。襟“五河”而带“一湖”的城市东南部“上风口”,从此有了新身份——包河区。
城市发展的缩影,你可以从包河的每一次跃升中找到印记。在“郊区”与“城区”的转变中,包河先后囊括全省经济总量第一城区、综合实力第一城区、全国“百强城区”,与之匹配的是整个城市“弯道超车”的轨迹。
今日包河之强,不单单表现在统计表中上扬的经济数字,更在于产业发达的实力、宜居宜游的魅力和以人为本的和美。
从郊到城
敢闯敢试与工业立市同频
若论“家底”,区划调整后的包河在四个主城区中并不占优势。
包河区档案馆里37个全宗、14896卷史料,完整地还原了2002年之前的包河——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基础设施薄弱,建成区面积只有14平方公里,区域内90%以上都是农村,南二环以南连条像样的主干道都没有。更让人捏把汗的是,原郊区年营收过千万的企业,80%以上被划走;44个乡、村级工业园区被划走36个。
带着“账本”上仅剩的300多万,包河以工业经济发展为主导努力绘就属于自己的蓝图。
这是一次与先天条件的较量,2005年,包河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百亿的跨越,仅用四年时间就甩掉了城郊结合的“刻板印象”。
卧薪尝胆的过程中,工业建设的脚步没有停下,包括江汽自动化装备、国风木塑、安凯轻客在内的数十个项目有条不紊地进行中,辖区国有集体企业基本完成改制;招商引资的节奏没有停下,50支专业分队分区域、有重点地驻外招商,仅2005年就吸纳32.7亿市外资金;基础设施建设的布局没有停下,淝河路改造、繁华大道基本竣工、花园大道顺利通车,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脉络日益清晰……
此时的包河,完成了“城乡二元”到“城市一元”的转变——工业化改善了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优化了社会结构转型、知识化提升居民素质转型。2005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3亿元,年增长率18.1%;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4086美元,比2002年提高1668美元;完成规模工业产值142.5亿元。
在憧憬现代化城区建设中,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包河人又做了一件大事——制定工业行动计划,与合肥“工业立市”策略同频共振。
从偏隅到中心
审时度势挺进全国百强区
笃行不怠、须臾不忘。在跨越发展的道路上,包河因地制宜踏准了城市每一次转型升级的节拍。
定位打造国际化都市区核心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新经济新业态发展先行区的过程中,包河坚定不移实施“滨湖引领”战略,大力推进科技金融文化融合发展,打造为金融服务的产业和为产业服务的金融,要素资源更加富集,集聚效应加速释放。
合肥版图的重新划定,也让包河有了向南扩张的无限可能。
滨湖新区的建成,恰好实现从合肥“东南一隅”到“安徽中心”的嬗变。在滨湖新区建设发展的引领下,包河区创新实施“一体三翼”统筹发展机制,提升城市综合承载力,打造产业发展主平台、宜居宜业新空间——包河经开区挺进中国产业园区创新力100强;淝河片区概念性规划高标准编制,曾经脏乱差的城郊接合部让大家刮目相看;滨湖卓越城雏形初现,生态新城样板精彩闪亮;骆岗片区完成全球招标,城市中央公园向我们款款走来。
有了新区不忘老区,为城市寻根铸魂的步履紧随其后。宣城路105号,包河老城区核心地带,一座建成于上世纪80年代的锅炉房悄然“变身”,让合肥人重新看到城市的历史;罍街升级、芜湖路街区改造,合肥又多了两处城市地标;南二环高压绿廊示范段即将开放,合肥又多了一条“绿色围巾”;“圩美磨滩”启动建设,一处美丽田园新空间即将精彩亮相……
2018年10月,《2018年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成果》发布,包河区包揽五个“全国百强区”称号。
其中,综合实力一年跃进3个位次,居全国第45位;投资潜力蝉联10强;新型城镇化质量上升至第59位;在新增设的科技创新百强区、绿色发展百强区中,包河区首次入围,分别居第33位、第40位。
赢得这一成绩并非一蹴而就,包河用了五年的时间。2013年,包河区在全国613个市辖区城区中“脱颖而出”,成为安徽唯一入选的“全国百强区”。从百强排行榜第63位递进到第45位,包河也阔步迈向“千亿城区”。
从表象到内里
蓄势待发迈入高价值区域
幸福的果实是留给有准备的人。2018年,包河迎来了地区生产总值千亿的硕果。
与2017年相比,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规上服务业营收增长15%、财政收入增长16.6%、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收入增长9%;同时,第三产业实现增值800亿元,全区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引领、新兴产业驱动、特色产业突出的产业新格局。
在包河区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引人注目的不是数字的递增,而是“和美包河”的出现。
这意味着,包河已迈入“千亿级、新发展、再出发”的新时代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加速迈入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高价值区域。
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建设只是生态立区的缩影,辖区内一片片绿色田园相继走进合肥市民的休闲生活;突破传统街居管理体制、探索全新的大社区治理模式,党小组扎根楼栋让社区凝聚力更强;学在包河、健康包河、文化包河,辖区处处生机勃勃。
伴随着滨湖科学城的揭牌,包河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最美和音”——她厚植经济实力,视项目为生命线,让“包河智造”有光彩;她激发创新动力,聚人才为引擎,做创新之都的主力军;她聚焦品质魅力,精雕老区新城;她催生外向活力,将改革进行到底;她惠聚民生民力,从一桩桩群众关切的“小事”做起。
今天的包河,实力活力俱佳,内涵品质皆优,温度风度备暖。黄晓玲 包育晓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乐天茵子/文
新闻推荐
以赛促学练技能 一线职工成岗位能手 新站高新区第三届职工劳动和技能竞赛吸引2500余名职工参与
为劳动和技能竞赛选手颁奖。叉车比赛现场,上演瓶口码水球。彩虹蓝光公司职工正在参与岗位技能比赛。获奖...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