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博物馆一张观众留言本的照片,持续引发对于博物馆礼仪的热议。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昨日采访安徽省博物馆、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徽源泉徽文化博物馆获悉,各种不文明的参观行为已成为博物馆日常秩序管理面对的一大难题,当博物馆遇上“熊孩子”,耐心引导和以身示范是最有效的措施,专家认为文明礼仪的养成不容忽视,尤其是“从娃娃抓起”。
家长博物馆留言引热议
引起热议的照片来自广东省博物馆。一位家长在该馆留言本上写下了满满一页的意见,称博物馆工作人员“管的好多啊”“不给吃东西”,还声称“碰恐龙怎么了”“不让孩子释放天性吗”用了近20个感叹号表达不满。
这张照片被发上网后迅速成为微博热搜,大部分网友表示支持广东省博物馆做法,认为博物馆不是游乐场,家长需要对孩子的言行负责。对此,广东省博物馆第一时间回应:在博物馆应遵循相关的礼仪规范,也是对他人的尊重。国内主流媒体公众号纷纷转发相关内容,提倡文明观展,推行博物馆礼仪,注重从娃娃抓起。
安徽省博物馆近期的故宫文物展览吸引了众多的观众,排队等待入场参观成为这场“近距离接触紫禁城”展览期间的常态。由于展出的藏品为故宫珍品,参观期间的安保和秩序十分重要。该馆开放部主任马文娟介绍,展览期间工作人员都会在入口处及展馆内提醒观众文明观展,包括不要大声喧哗、禁止拍照、不要触摸藏品等,但仍然会遇到一些观众将博物馆文明观展规定抛诸脑后的情况,这背后是近年来兴起的博物馆热。
安徽省地质博物馆介绍,该馆每周二至周五,每天的参观人数约3000人次,周末会增加至7000人左右。高峰时,馆内主要场馆和休息区域人流量都接近接待峰值。在高峰期,场馆的工作人员和安保力量有时候会捉襟见肘。
博物馆礼仪从娃娃抓起
说起博物馆里的不文明行为,几大博物馆的相关负责人都深有感触。
总结起来,最让工作人员担心的还是孩子的安全。儿童观众年龄小,活泼好动,对展品有浓厚的兴趣和新奇感,在场馆内奔跑嬉戏是最常见的行为。虽然这是孩子天性的释放,但在观众较多的公共场所,这样的行为不仅对其他观众参观造成干扰,也容易造成孩子自身的意外伤害,同时也会对展品造成伤害。安徽省地质博物馆曾经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当时一个孩子调皮好动,在奔跑过程中不小心撞断了恐龙化石的一截肢体,孩子也吓得不轻。
几位负责人说,还有一些不文明行为是成年人的。例如博物馆出入口都有专门的设置,确保入馆时的安全检查和出馆的有序离开,但是一些成年观众却对管理规定置若罔闻,非要从出口进入或从入口出馆。还有的观众错过了博物馆每天最后的进场时间,却非要进入参观,也给场馆的管理带来很大困扰。安徽源泉徽文化博物馆馆长助理高华丽说,他们会发放博物馆参观礼仪须知,会现场向孩子提问参观都要注意哪些事项,有哪些行为不能做等等,并且提醒家长做好监督和管理。安徽省博物馆开放部主任马文娟介绍,该馆在官网上以及现场告知观众参观须知,要求客服、安检等工作人员做到文明提醒、告知、咨询、规劝和制止各类不文明参观行为。安徽省地质博物馆安保及运行保障部主任陆再敏介绍,在入口处严格安保检查,禁止携带管制刀具、打火机等物品。博物馆礼仪还需全体观众从自身做起,尤其是家长要为孩子树立文明的榜样。
黄慧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郜征文/摄
余红霞/图
新闻推荐
安徽高创投资有限公司开发的同创环球港Z-2#楼,国有土地使用权证号:芜国用(2014)第141号,商品房预售许可证:芜房预售证2014第188...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