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省住建厅出台了“生态修复城市修补”新标准。据悉,修复修补将以“补短板、惠民生”为重点,因地制宜推进生态修复、功能修补,防止生搬硬套、大拆大建,杜绝违背城市发展规律、超出资源环境承载力、超出地方财力、违规举债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严禁打着“城市双修”的旗号脱离实际搞“面子工程”、过度“美化”城市出入口和“亮化”城市夜景。
[生态修复]因地制宜打造郊野公园
在生态修复方面,加强对城市山水格局和自然景观保护,严禁破坏山体、水系、湿地等生态敏感区,应注重防范二次污染,避免边修复边破坏。结合城市建设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等需求,因地制宜营造环境优美、具有一定休闲、游憩功能的城市绿地(如山地公园、郊野公园等),完善山体生态修复长效机制。水体治理和修复要加强水源地的生态修复和保护,确保供水安全;提高雨水等非传统水资源的利用率。
[城市绿化]主干道按照林荫路改造
在城市绿化方面,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增加城市绿量,优化绿地布局,完善生态系统。
结合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和绿道绿廊建设,充分利用裸露地、空闲地等,大力开展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通过拆违还绿、拆墙透绿等多种方式增加绿量。结合城市建筑、市政公用设施等,开展墙面、屋顶、阳台、桥体等立体绿化,拓展城市绿色空间。
按照林荫路标准,重点改造城市出入口和主要道路绿化。道路绿化隔离带、分车带和行道树绿化建设要增加乔木比重。对既有小区和单位庭院因地制宜进行绿化提升,增植乔木和花灌木。严禁滥用名贵树种,严控“大树进城”。
[公共空间]避免公园“千园一面”
在公共空间修补方面,充分利用城市边角地、畸零地及闲置空间,增加公共空间。结合违法建设治理,利用拆除违法建筑空出来的用地塑造公共空间。通过清理腾退违规占用的用地恢复公共空间。通过“拆墙透绿”“退墙建绿”等方式不断提高公共空间覆盖度。
优化城市公园布局,按照300米见绿地、500米见公园的标准,建设改造公园绿地,提高小型公园配比和使用率;因地制宜打造一批街头公园、口袋公园、社区公园。公园建设应突出文化艺术内涵和地域特色,避免“千园一面”。
鼓励发掘闲置用地、城市街角等潜力空间,增设小型活动广场,满足市民日常活动需要。针对大而不当的广场,优化广场空间布局。广场尺度应注重宜人性,避免修建超标准大广场。
针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设施短缺问题,考虑医疗、养老两类设施合并建设、使用的可能性,推进社区医疗卫生设施和养老设施融合,完善无障碍系统和老年人设施,推进公共文化、体育、医疗设施和养老设施的结合融合。
[街道改造]鼓励“拆除围墙”
在城市道路街道改造方面,加快完善街巷网络,增加支路比例。老城区打通道路系统微循环,以网格化、小尺度的道路划分城市空间,增加道路资源,丰富城市微路。鼓励开放式街区建设,增加住区开放界面,或设置可步行通行的穿越路径。已建街区应采取循序渐进的更新模式,特别是老城中心区,应避免大拆大建。
加强对幼儿园、中小学出入口空间、立体交通站点出入口空间、大型商业出入口空间、重要建筑、历史建筑等出入口空间治理。鼓励采取“围墙腾退”或“拆除围墙”的方式释放内部公共空间,并通过增设设施和景观处理塑造共享城市微园。
鼓励大中城市进行高层建筑布点研究,优化城市轮廓线。合理控制城市建筑的体量、高度、风格、色彩、形式、材质、屋顶等方面,做到功能与形式相统一、外观与环境相协调,坚决避免“贪大、媚洋、山寨”等低俗设计。
改善慢行与公交站点的衔接,鼓励人们采取步行、自行车与公交出行。提升城市商业区的步行空间,形成连续的、视觉丰富的步行系统。梳理自行车道,拆除违章建筑物、构筑物,保障自行车道连续;改造自行车路面铺装,与机动车道或人行道有明显差异。合理规范共享单车的停放区域。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中为城市公共自行车的发展预留空间。
[停车场]利用闲置地、边角地设微型停车场
结合老旧城区、重要节点地区改造,充分利用现有道路、闲置地等增加公共停车空间。鼓励结合老旧城区更新改造,规划建设立体停车库、停车楼、地下停车场等集约化停车设施,以增加停车位供给。以居住区、大型综合交通枢纽、城市轨道交通外围站点、医院、学校、旅游景区等特殊地区为重点,在内部通过挖潜及改造建设停车设施,并在有条件的周边区域增建公共停车设施。引导利用待建土地、闲置地和边角地,设置微型停车场。
鼓励室外生态停车场建设,形成安全、便捷、绿色的停车空间。鼓励智慧停车系统的运用。推进停车场和充电设施一体化,完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满足电动汽车推广应用需要。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姜志远/文
周继龙/图
新闻推荐
8月18日,安徽农垦华阳河农场使用无人机为盛花期的高粱喷洒农药和叶面肥。高杆农作物生长后期,植株又高又密,一般喷药机...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