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安徽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今日安徽 > 正文

传承中华文脉 百年省图书香满江淮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徽省图书馆“探寻阅读记忆”系列报道之一

来源:安徽商报 2019-08-06 00:56   https://www.yybnet.net/

图书馆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丈量社会文明尺度,也检测城市的精神厚度。始建于1913年的安徽省图书馆是中国建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安徽省重点文化工程,也是合肥重要的标志性文化建筑。风雨百年,安徽省图书馆步履不停,传承创新,不仅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职能,赓续安徽文脉,更相伴一代又一代江淮儿女的阅读记忆,成为城市文化生活的重要空间。

[风雨百年] 最早的省图曾只供内阅

盛夏8月,位于合肥芜湖路旁的包河公园内却是荷叶田田,荷花娇艳,一派难得的清凉景象。荷塘之畔,红墙绿瓦的安徽省图书馆是合肥市民的网红打卡地,暑假里更是一座难求。每天清早,门外等着开馆的读者都排起长队,为的是在清凉的阅览室抢到一个浸润荷香和书香的阅览座位。

时针倒转百年。1913年2月,安徽省图书馆的前身“安徽省立图书馆”创建于安徽安庆。1928年以前,安徽省立图书馆图书只供内阅,每本书上都盖有“不准携出”的戳记。1930年8月,安徽省立图书馆设立图书出纳处,开始凭借书证借书馆外阅读。1931年,又增添借阅处,读者可取保借书。此时的安徽省立图书馆开始“由旧式藏书楼进而臻于海内新式图书馆之林”。馆史记载1935年前后,每天前来图书馆阅读报刊的民众在千人次。

1953年4月,安徽省立图书馆调整更名为安徽省图书馆,馆址迁于合肥逍遥津公园西侧。1962年10月,又迁至包河公园西南侧。当年的新馆也就是今天人们看到的省图主楼。安徽省图书馆原副馆长、今年82岁的丁瑞老人1962年来到安徽省图书馆工作。当年只有26岁的他,一来上班就赶上了图书馆搬家。“所有古籍和现代书籍都是工作人员自己打包,然后用板车一车一车从逍遥津拉到芜湖路,工作量非常大。”尽管如此,丁瑞记得,大家依然干劲十足。很多当年已经年近古稀的老图书馆员工,都积极参与进来。“原先逍遥津老馆面积很小,工作人员的办公室都是草棚子。落成后的新馆大屋顶、琉璃瓦,非常气派,在当年的合肥非常亮眼,成为芜湖路上独特的文化建筑,大家都感到非常振奋。新馆开馆当天,在社会各界引起了轰动,吸引了众多读者和市民前来。”2012年7月,省图主楼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跨越发展]原址扩建堪称业界典范

迁址芜湖路新馆,安徽省图书馆也翻开了新的一页。1954年,安徽省图书馆藏书约7万册,1965年,馆藏增加到72万余册。改革开放初期,安徽省图书馆文献采购数量大幅提高。到了1978年,省图藏书共计129万册,其中古籍30余万册,善本书约3万余册。到1989年,馆藏图书增加到184万册,与1976年的95万册相比,几乎翻倍。也正是在这个阶段,安徽省图书馆形成了具有鲜明馆藏特色和较为完整的藏书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安徽社会经济发展日新月异,安徽省图书馆的发展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安徽省图书馆原馆长王宝圣记得,1992年到任时,馆舍陈旧,设备落后。“没有计算机,管理相对落后。由于经费紧缺,藏书量也远不能满足读者的需求。很多书经常只采购两册,一册馆藏,另一册用来借阅。很多书读者想看看不到,拒借率非常高。”

1994年,文化部启动了对全国公共图书馆的综合评估。借着以评促建的“东风”,安徽省图书馆引进了现代化的技术设备,改善了办馆条件,特别是实现了业务管理计算机化。当时的馆舍难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再建新馆也正式提上日程。王宝圣介绍,在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下,1998年10月,省图启动了原址扩建,扩建部分为东楼和西楼。2002年10月,原馆阅览楼修缮工程竣工。为突出主楼建筑,动用14台升降机将原主楼屋顶整体提升了1.6米,首创安徽省屋顶提升工程。此次改造被认为是业界典范。扩建后的安徽省图书馆依然保留了原先的红墙绿瓦的仿古歇山式建筑风格,总建筑面积却增加到了3.69万平方米,省图书馆新建、扩建成为当时的省级科技示范工程。2003年11月12日一个暖阳的冬日,新老馆舍对读者开放,实现了“藏阅合一”和“借阅合一”的开架式样借阅服务。

[阅读记忆]462万余册文献传承江淮文脉

几度风雨,伴随着安徽各项事业“弯道超车”,安徽省图书馆的发展也进入了快车道。在文化要大发展大繁荣的政策背景下,政府投入不断增加,省图在人员、经费、资源购置等保障条件上发生了巨大变化,获得的支持力度逐年俱增。

截至2018年末,省图馆藏文献462万余册,包括普通古籍40302部319010册,善本3247部33134册;数字资源总量141.97TB。作为国务院批准的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之一,安徽省图书馆有127部珍贵古籍入选前五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85部珍贵古籍入选《安徽省珍贵古籍名录》。丰富的馆藏资源不仅传承中华文脉,更为读者提供了丰富的精神文化食量。安徽省图书馆馆长林旭东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安徽省图书馆仅有第一阅览室、第二阅览室,年阅览人数不足10万人。改革开放初期,省图有中文外借处、外文外借处等服务窗口6个,年接待读者人次21万左右。而如今的安徽省图书馆,全馆设有1659个阅览座位、16个对外服务窗口,实行文献借阅一体化,并在全省范围内建立了7家分馆和53家图书服务点。现有持证读者近23万人,已连续多年读者接待、书刊外借突破百万。

“伴随着图书馆各项事业的发展,传统的粗放型、经验式管理模式也逐渐转化为法治化、精细化、标准化的管理。”林旭东介绍,2008年,安徽省图书馆在全国公共图书馆界,率先对包括基础业务建设、读者服务和行政后勤管理在内的多项工作开展全方位的ISO9001质量认证。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强化了“读者第一”的服务理念,有效提高了基础业务建设和读者服务的效能。

[传承创新] 让读者在图书馆感到幸福快乐

赓续百年,安徽省图书馆也在传承创新中,更深入地融入市民的文化生活,功能日益丰富。林旭东介绍,新中国成立初期,省图业务功能单一,只是简单的文献入藏、借阅和利用等。如今,省图向自动化、数字化、特色化和体系化方向发展,借阅、展览、讲座、咨询服务多元化。有专为残障人士的“温度服务”,有资源面向全省的“广度服务”,有为政府决策的“高度服务”,有进行文献开发和古籍研究保护的“深度服务”。作为省级图书馆,今天还承担着全省古籍保护中心、承接国家公共数字文化工程、引领全省公共图书馆联盟的重任。

“从图书馆概念来说,我们提供给读者的是三种不同的省图:红墙绿瓦的实体图书馆,虚拟的网络数字图书馆,握在手中、装在口袋里的移动图书馆。虚实相加,为读者提供随时随地快捷的服务、更美妙的阅读体验。”林旭东介绍,传统的图书馆,是为书找人,为人找书。今天的公共图书馆在此之外,还将成为一所社会学校、个人终身学习的课堂。以书为媒,不负教化,成为传承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文化自信的重要基地。

读者的阅读习惯在变,对公共图书馆提供文化服务的要求也在变。近年来,安徽省图书馆在坚持做好基本服务的同时,不断创新服务方式,拓展服务内容,着力打造了“新安百姓讲堂”“残障人士读书文化日”“读者英语沙龙”等8个服务品牌,每年开展各类读者活动600多场次。体现了公共图书馆为民服务“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我们希望读者在图书馆内不仅能享受到高质量的公共文化服务,更能感受到阅读带来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

2018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正式颁布实施,为公共图书馆的发展提供了根本保障。2019年,安徽省图书馆第一届理事会成立,标志着安徽省公共文化机构法人治理结构改革工作进入实质运行阶段。林旭东表示,未来,安徽省图书馆将加速向智慧化迈进,利用数字化多媒体技术,为读者提供更加方便、快捷、舒适的阅读服务。“未来的智慧省图一定是读书人想去的地方,也是来了想读书的好地方”。今年底,省图书馆亲子阅读体验中心、多媒体数字阅览室、文创休闲空间有望建成,读者将会有更多的“打卡”选择地。

“省图以文献安全保存为重任,以提供丰富的文献资源为保障,通过高质量的阅读推广服务,倡导全民阅读助力书香安徽建设,要在守正创新中为创新型文化强省建设、为现代化五大发展美好安徽作出更大的贡献。”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刘媛媛王素英

实习生 胡近涵

新闻推荐

卜维平:冶金企业的工匠大师

卜维平,男,汉族,1963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马钢南山矿业公司高村铁矿电铲司机。从事电铲司机工作39年,先后担任国家级(省级)“卜维...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

相关推荐:
猜你喜欢:
评论:(传承中华文脉 百年省图书香满江淮 新中国成立70周年安徽省图书馆“探寻阅读记忆”系列报道之一)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