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摘要
“新安百姓讲堂”由安徽省图书馆创办于2006年3月,至今已公益服务13载,内容贴近百姓生活,富有思想性、知识性,受到听众热烈欢迎,为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作出了积极贡献,社会影响与日俱增,被市民亲切地誉为“咱老百姓自己的学堂”。
截至目前,“新安百姓讲堂”开办公益讲座710余场,听众达60万人次,参与的公益老师和志愿者达600余人,服务时长2100小时。
坚持公益惠民 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读者需求
7月6日下午,新安百姓讲堂744期如期开讲,合肥学院中文系教授王世朝带来了一场精彩讲座,台下座无虚席。“‘新安百姓讲堂’我听了十几年,不论什么类型主题都会来听,在这里可以了解国家大政方针,知晓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政策法规,受益匪浅。”今年76岁的费业惠告诉记者。
“安徽省图书馆坚持‘以人为本’宗旨,以阅读推广为己任,关注百姓需求,希望能切实为普通百姓提供知识信息服务,为专家、学者和公众搭建沟通桥梁,更好地服务社会。在此理念下, 新安百姓讲堂应运而生。”省图书馆社会教育部主任朱海峰介绍说。
“迎战高考系列”“安徽戏曲系列”“我们的合肥-历史人文系列”“健康心理与励志成才系列”“名家说法系列”……讲堂自创立初期即将“百姓、民生、普及”作为活动重心和定位,无论是在讲座题目的选定、主讲老师的邀请,还是具体讲座的表现形式等方面,做到通俗性与高雅性、系统性与专题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力争满足不同文化层次读者的需求。
13载辛勤耕耘
公益英才架起文化交流桥梁
为确保讲座和话题的质量,省图书馆积极与省内各大院校,作协、文史馆和各类专业学会、团体合作,广揽各方面专家作为主讲人,建立讲师资源库。
13年来,300多位英才登“堂”主讲,用他们的公益爱心撑起这个百姓的学习殿堂。他们以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深厚的文化素养和充满哲理的人生感悟令人一饱耳福,大开眼界。其中有省外名家王蒙、阎崇年、鲍鹏山、郦波、曹文轩,也有安徽省名家黄新德、季宇、钱斌、潘小平等。
“这些‘大家’来新安百姓讲堂几乎是公益出场。他们来安徽,一是对安徽的历史文化有浓浓的兴趣;二是他们对图书馆有深厚的情感,所以他们愿意为读者奉献毕生研究的精华。”朱海峰说,新安百姓讲堂是一个包容的舞台,既为百姓办、也让百姓讲,除了邀请知名“大家”,普通百姓精彩的人生故事同样能在这里展示。
每周风雨无阻
志愿服务花开香满堂
710余场圆满举行,也离不开大学生志愿者的无私奉献。安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们自2008年以来,一直坚持志愿服务,为讲座顺利开展默默付出。每到周六,他们早早到达现场,一站就是3个多小时,为现场听众提供引导、资料发放、倒水等志愿服务。截至目前,参与的志愿者达500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
除了固定的志愿者群体,一些外地学生也会来新安百姓讲堂参加志愿服务。阜阳高三毕业生刘佳在了解到新安百姓讲堂2019年暑期志愿者招募信息后立即报名,在会场负责答疑解惑、服务听众,“我觉得参加这样的志愿服务工作很有意义,不仅丰富了知识面,也让我提升了实践能力。”刘佳说。
为满足各地不同听众需求,新安百姓讲堂还通过媒体每周进行预告和后期整理报道,让不能到达现场的市民及时了解讲座内容,形成较大信息覆盖面。除此以外,讲堂还努力将服务向省内其他地区、社区、企业、高校、监狱、机关等社会各领域延伸,针对不同听众群“量身定制”讲座主题内容,讲座影响力不断提升。
新安讲堂,百姓情怀;精神食粮,文化品牌。如今,新安百姓讲堂已走过13个春秋。13年来,讲堂群星闪亮,听众层次多元,其中不乏一大批忠实听众每周六风雨无阻来到现场。广大市民也亲切地称新安百姓讲堂为“咱老百姓自己的学堂”。·本报记者 束芳·
新闻推荐
本报讯7月9日,安徽大学创新发展战略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了《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发展报告(2019)》。...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