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听老人年轻时的﹃中高考﹄2019年高考落下了帷幕,安徽省中考正在进行时,同学们发挥得怎么样?十年磨一剑,知识改变命运,一代代人曾通过中考、高考改变了他们的人生轨迹。随着岁月变迁,中考、高考也留下了不同的时代印记。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采访了合肥市多位曾参加过中考、高考的银发老人,今天我们就来听他们说一说,当年那些有关于中考、高考的故事。
人物一
64岁的胡老师
在胡老师的记忆中,那时候的信息不像现在这么畅通,高考复习资料也很有限,有时候,一本资料,还得几人轮流借着看。
胡老师住在合肥市稻香村街道。提起高考,胡老师感触颇多。因为,正是那一次重要的高考彻底改变了她的命运。1977年,恢复高考的消息突然传来,那已经是当年的10月份,而考试则在一个月后举行。
胡老师获悉后,立即向单位提出申请参加考试,并通过了政审,报名成功。“那时候真怪辛苦的。白天要上班,挣生活费,晚上就抽空来复习,备战高考。”胡老师说。
在胡老师的记忆中,那时候的信息不像现在这么畅通,复习资料也很有限,有时候,一本资料,还得几人轮流借着看。胡老师高考时,虽然已经22岁,但是高中的学业,她只读了一年时间,幸运的是胡老师的理想职业是教师,平时,也有看书的习惯,再加上夜读恶补知识,胡老师对高考还是有几分把握的。
胡老师当时还报考了艺术课,除了数学、语文、政治这些科目外,她还考了诗歌朗诵,自编自导的一支舞蹈。那一年高考发榜时,胡老师成绩不错,“记得高考时,文化课加专业课是考了一个第二名。”胡老师如愿考上了一所师范院校。
“当时真的非常激动啊。”胡老师说,自己当时人在东北,老家在安徽,三年才能回来一次,写一封家书,想收到回信,都得月余时间。后来,自己考上了大学,就到合肥这边来上学,回家才方便起来。
毕业后,胡老师成为一名幼儿园教师,一直干到退休。虽然时隔多年,如今,胡老师的儿子也早就念完大学,出国工作了,但每年高考时,胡老师都颇为关注,她还会偶然梦见自己当年参加高考的情形,想起那段青葱岁月。
高考落榜之后,函授上了本科
人物二
56岁的杨老师
杨老师家住包河区望湖社区,她才从教师岗位上退休下来。回忆起当年的高考,一晃已经是近40年前的事了。
“我是1981年参加高考的,刚刚恢复高考没两年。”杨老师是淮南人,因为父亲在淮北上班,一家人跟着父亲又到了淮北,杨老师小时候也在淮北上学。
杨老师回忆说,自己上学的年代,中专比高中吃香,因为上了中专出来包分配工作,不用再拼命去考大学,但杨老师有一个大学梦,她依然选择了上高中,并选择了自己有较强优势的文科,经历了三年的高中学习生活,终于在那个炎热的7月奔赴考场了。
“那时候,也是考了数学、语文、历史、地理、政治,还有英语,但英语不像现在这么重要,占的比例也不大。”因为对语文比较拿手,杨老师至今还记得当时的一个语文题目。“考‘哄堂大笑’的‘哄’,这个多音字辨别,后来,我对这个词一直比较敏感,所以记忆深刻。”
别以为丢准考证是现在考生常见的事,那时候高考时,杨老师的好友也丢了准考证,杨老师还陪着好友一起找,等俩人找到准考证回到考场时,他已经热得差点晕过去了。
不过,杨老师的高考成绩却没有预期的理想,无缘大学。“那时候考大学感觉比现在难多了,我们学校有七八十人,大概只有3个考上大学的。”杨老师说,自己班有一名女同学,愣是复读了8年,也没有考上。20多岁了,又去参加中考,最后考了一个中专走了。”
后来,杨老师去一所小学当了语文老师,在教师的岗位上又不断进修,最终拿到了函授本科文凭。
多年前,杨老师的儿子也参加了高考,“感觉儿子高考比自己考试还紧张。”杨老师笑称。如今,大学选择多,考前指导,填写志愿方面也越来越科学,杨老师也希望更多的考生能够如愿考上理想的大学。
看中“包分配”初中考上中专
人物三
72岁的张老师
72岁的张老师,退休已经十来年了,如今,正在三里庵街道竹荫里社区带孙子。35年的教学生涯,张老师桃李满天下。回想起50多年前,自己的学生时代,张老师感触颇多。“时间过得太快了,现在都是孙辈在上学了。”
1964年,张老师还在蚌埠老家,她说自己成绩并不是特别突出,想考大学有很大难度,而且,那个年代非常流行考中专,“像师范学校、银行学校、邮电学校啊,都很吃香的,因为中专毕业就马上能分配工作了,特别是经济条件一般的家庭,都想早点出来干活挣钱。”
张老师记得,自己初中时,有些学校教俄语,有些学校学英语。“当时我们班发了俄语书,但是没有老师教,就跟着别的班,学了几个俄语单词说着玩,基本也没学会。”幸好,当时中考时,并没有单独考外语学科。“大概也就考了语文数学历史政治这些。”
经过中考,张老师如愿考上了一家师范学校。“当时班上共有15个女生,中专加高中一起,考上了七八个。”毕业后,她被分配到蚌埠市郊区一所小学做老师,“那时候的小学,专业老师很少,什么都教。”
张老师还清楚的记得,她第一个月的工资是30.5元钱。她说,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份非常让人羡慕的工作和薪水了。
在小学的教师岗位上,张老师一站就是30多年,期间更换了多所学校,带过的学生也不计其数。“很多孩子有出息,考上了名牌大学,还有出国留学的。”提起自己带过的优秀孩子们,张老师张老师语气里是满满的骄傲。
刘亚萍刘倩白静李晨阳余亚明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朱庆玲
新闻推荐
水电房租可获100%补贴 安徽省出台系列政策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
本报讯(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刘媛媛)打造更多优质科技型企业,创业初期就有优惠政策。安徽省日前出台《支持科技型初创企业发展...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