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建强 通讯员 李建琪
今年36岁的宁县新庄镇西南门村村民赵文辉,去年年初回乡种植中药材,如今已成为十里八乡有名的青年致富带头人。
早在2018年以前,赵文辉一直在石油工地上干工程,但随着近两年所在工地经济效益下滑,赵文辉便辞了工回到家乡。偶然一次机会,他听在陇西药材公司上班的朋友介绍中药材产业前景不错,于是赵文辉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先后赴陇西、安徽亳州等地,对中药材市场进行实地考察。
“中药材产业发展不仅要结合本地的气候、土壤等实际情况,还要走规模化的路子。”这是赵文辉考察回来之后的最大感受。
实地考察为赵文辉发展中药材增添了很大信心,去年4月,赵文辉流转了8亩土地开始建设厂房,并注册成立了宁县铭钰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考虑到药材环保等问题,他在山东考察后,投资26万元引进了一台大型现代化液化气烘烤机。
“液化气烘烤机比传统的用煤烘烤虽然投资大,但是中药材要想走规模化的路子,节能环保也要跟得上。”赵文辉说。
有了基地,引进了设备,赵文辉开始着手种植药材,随着100亩牛籽、80亩柴胡的栽植,让赵文辉正式迈上了走规模化发展中药材产业的路子。
“100亩牛仔大概能收入15万元、80亩柴胡能收入30万元。”赵文辉指着库房存放的中药材介绍说,“今年还打算再栽植105亩柴胡、丹参70亩。”
为了打通中药材市场销路问题,赵文辉去年10月还参加了在四川举办的全国中药材交流大会,大会上他和国内一些药材知名企业积极对接,并签订了订单合同协议。
“订单合同协议,解决了市场销路难的问题,现在基地生产的牛仔主要销往四川、云南等地,柴胡主要销售到陇西。”赵文辉说。
今年赵文辉的基地规模已发展到300多亩,这些土地都是从本村的村民手中租赁过来,据介绍,村民除了将土地租赁给合作社之外赚取收入之外,平时在基地务工的群众最少也在15人,最多达到60人,每人每天能赚到80元至100元,人均年务工增加收入约1万元。
如今,在赵文辉的带动下,仅西南门村就有100多户群众发展中药材产业近400亩,户均年中药材增加收入约3000元。
“明年我计划在基地再种植50亩金银花、50亩秦椒,并建立药材实验基地,让更多的群众依靠发展中药材产业脱贫致富。”谈到未来打算时,赵文辉告诉记者。
新闻推荐
宣州讯党员教育管理是党的建设基础性经常性工作,今年以来,双桥街道坚持问题导向,立足党员教育管理过程中党员覆盖面不全、教...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