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日、24日,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参评剧目、大型原创黄梅戏《邓稼先》在上海群众艺术馆(上海星舞台)连演两场,并将参评“文华大奖”。
省内演出反响强烈
作为向新中国70周年华诞献礼的剧目,黄梅戏《邓稼先》由安徽再芬黄梅艺术剧院创排,并历时三年不断地精心打磨和重大修改,作为安徽省唯一剧目参加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角逐“文华大奖”。该剧讲述了邓稼先在民族最需要的时刻回到祖国,舍妻别母,隐姓埋名,与家人聚少离多,28年间献身国防科技事业,带领团队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研制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第一颗氢弹的感人故事。全剧紧扣“与时代同步伐、用明德引领风尚”的要求,再现那个群星辈出的伟大时代,呼唤那永不泯灭、闪耀着崇高之光的中华精神的全面回归。
黄梅戏《邓稼先》在2018、2019年度都是安庆市“戏曲进校园”剧场演出周的展演剧目,一万余安庆学子在剧场观看此剧,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精神上的洗礼,深受感动和启迪。本次赴沪参演中国艺术节前夕,该剧还在安徽大剧院连演五场,业内专家、高校学生近五千人观看,大家都被邓稼先的家国情怀及剧中的母子情、战友情、夫妻情戳中泪点,演出引起强烈反响。
赴沪角逐文华大奖
再芬黄梅艺术剧院院长、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韩再芬表示,创排黄梅戏《邓稼先》的想法在多年前就开始酝酿。“邓稼先是安徽安庆人,我们希望用本土的黄梅戏去展现国家之魂,民族脊梁,致敬英雄、缅怀先辈。”韩再芬说,创排这部戏,也让所有演职人员深受感动。
导演张平表示,如何处理好现实与艺术的关系,是二度创作着重考虑的问题。“现实感,是这部戏很明显的优势。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为祖国的强大付出了努力,他们身上的民族精神,作为戏剧人,我们有责任用我们的话语手段去弘扬和传承这样的精神,并发扬光大。”第十六届文华奖作为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重头戏,是文化和旅游部设立的国家舞台艺术政府奖,每三年评选一次,设文华大奖、文华表演奖。本届艺术节期间,共有包括黄梅戏《邓稼先》在内的38台剧目将角逐“文华大奖”。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李燕然
新闻推荐
刷下身份证就可立取车牌安徽省首个“机动车号牌自取”系统肥东启用
○刷身份证○像取快递一样取车牌□东公新本刊记者陈强带上车主身份证、输入车牌号,即可打开车牌号专属柜,就如取一...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