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婷婷吴舒婷
在厂房林立的宣城高新区漫步,探究宣州工业振兴路;在波光粼粼的洪林万亩虾稻田间伫立,感受农业新风的吹拂,在繁花盛开的杨柳现代农业科创园内穿行,体验花海的无限魅力;在锣鼓喧闹的水东老街闲坐,听一出古老的皮影戏。5月19日,“活力宣州·东向发展"长三角主流媒体看宣州活动启动,来自中央和长三角省市的主流媒体和摄影爱好者们汇聚宣州,开展了为期3天的主题采访活动,用镜头和笔触展现不一样的大美宣州。
进厂房 聚焦“工业强区"新成果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大幕拉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加速推进。当前,宣州区作为G60科创走廊全市桥头堡,正乘借工业发展和科技革命的强劲东风,以重点项目建设的良好成效带动各项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按下高质量发展的“快进键",咬紧“工业强区"战略不动摇,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美乐柯制冷的厂房里,在福美达新材料的展示厅中,在精方药业的生产线上,记者们看生产、看管理、看技术,对宣州区“工业强区"的新面貌充满了好奇。产品的生产流程是怎样的?主要面向的市场是哪里?企业的技术水平如何?所有的疑问在采访中都得到了详细的解答。
“我这次来主要是以航拍的形式来展现我们高新区的发展和面貌。很多记者朋友都是用相机细节展示,我则是鹰眼的视角来展示高新区的发展和建设,这次采访最大的收获就是从空中看到宣州‘工业强区’的新面貌。"安徽经济报记者许晖说道,“在这里看到的,不仅是一个园区,一个地区,更是我们中国工业高速发展的缩影,这也让我们每一个人感到振奋。"
踏田间 采撷特色农业新魅力
初夏时节,草木丰茂,田间地头一派勃勃生机。
5月20日上午,采访团兵分两路,分赴洪林、杨柳,感受宣州区农业融合发展的全新魅力。
在杨柳镇长三角功能产品研究院组培中心,成批的太子参和金线莲幼苗被放置在示范园玻璃温室大棚内精心培育,采访团一行一边听取相关情况的介绍,一边拍下植物在组培微环境控制技术下带来的成果展示。
有农业科技的精益求精,也有自然养殖的鲜活朴实。在洪林镇小龙虾交易市场,记者们举起手中的相机,记录下小龙虾分类、包装的全部流程,并纷纷询问小龙虾销售的主要情况。当得知洪林镇小龙虾主要销往沪苏浙时,来自上海文汇报的主任记者赵立荣笑着说:“今天来到安徽宣城洪林龙虾交易市场才知道,可能平时我们在上海吃的龙虾就来自于洪林镇,这让我感到很震撼。宣州区这个鱼米之乡有着独特的魅力,绿水青山在这里得到了真正体现。我们一路走来,在田间地头看到了很多白鹭,充分说明这里的空气和水质是一流的,好山,好水才有好农业。"
宣城现代功能农业科创园、虾稻综合种养研究基地、电商小镇……在宣州区广袤的乡村大地上,采访团不仅看到了科技研发、通讯技术与农业的新融合,也看到了传统农业的新风貌,农业发展的全新魅力在这里展露无遗。
游景区 记录文化旅游新面貌
青山环抱,绿水穿流。5月21日的清晨,走进水东大景区,自然风光与历史文化充分融合的独特滋味扑面而来,让人精神为之一振。
位于水东规划区南侧的水东老街是采访团此次景区之行的第一站。老街保留了明清时期的建筑风貌,路面铺砌着青石板和卵石。沿着狭长小道一路前行,皖南皮影博物馆内的锣鼓声已经依稀可以听见,好客的馆主现场展示了一段皮影戏,栩栩如生的画面让人眼前一亮,风味独特的民俗唱腔悦耳动听,吸引媒体记者纷纷拍照摄影,以画面记录下这古老艺术的遗珠。
除了别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曲径通幽的龙泉洞是水东大景区的另一大亮点。记者们在龙泉洞内不仅饱览灰岩溶洞的风貌,还观赏了一场关于龙泉洞历史与传说的灯光秀。“想要在相似的溶洞中脱颖而出,龙泉洞更要专注于融合,不仅是自然景观的展示,还要结合历史文化、灯光秀等全新元素,让龙泉洞的旅游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开发。"面对记者关于龙泉洞发展的提问,景区负责人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21日,为期3天的集中采访活动圆满结束。记者们脚下沾着宣州乡村泥土的芬芳,笔尖留着宣州区工业发展的热度,返回各自岗位。他们将在各大主流媒体陆续推出此次采访的新闻稿件,为宣州区经济社会发展摇旗呐喊。
新闻推荐
“在长三角全域创新合作进程加快发展过程中,作为长三角西翼腹地区域的安徽地位也在发生变化,即‘积极融入’的过程已经完...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