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史力)当前,我国多地发现草地贪夜蛾。据预测,该虫将随气流进一步向北迁移,将对安徽省玉米等农作物生产构成重大威胁。为此,省农业农村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农业农村部门切实做好监测防控,严防草地贪夜蛾暴发成灾,实现“虫口夺粮”保丰收。
通知指出,安徽省玉米种植面积约1700万亩,该虫一旦蔓延危害,将严重威胁安徽省粮食生产安全。各地要提高认识,及早安排部署,提前制订监测预警和防控方案,一旦发现,及时歼灭,防止扩散蔓延。各地农业农村部门要立即组织农技人员开展一次全面普查,调查作物以玉米为重点,其他禾本科作物为辅,摸清该虫在安徽省的发生与危害分布情况。开展定点监测,严格虫情报告制度,一旦发现虫情,要及时报告当地政府和上级农业农村主管部门,防止漏查漏报贻误防治时机。针对草地贪夜蛾迁飞性、突发性和暴食性等危害特点,各地要及早制订防治预案,充分做好农药、器械等防控物资和人员准备。草地贪夜蛾属于外来新发重大害虫,针对农户识别难、防治难、认识不足等问题,各地要立即组织专家开展技术培训等活动。开展宣传普及,让广大农户充分了解草地贪夜蛾的形态特征、发生危害习性和防治方法。
草地贪夜蛾是一种原分布于美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的重要农业害虫,也是联合国粮农组织全球预警的重大迁飞性害虫。自1月份在云南发现草地贪夜蛾为害冬玉米以来,在我国发生范围迅速扩大。目前云南、广西、贵州、广东等13省(区、市)的260多个县(市、区)相继见虫。
新闻推荐
从“工匠精神”第一次被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到“十三五”规划和十九大报告中对“工匠精神”的多次强调,弘扬工匠精神已经成为...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