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当前,大学生择业有怎样的新特点?
吴传华:一方面,新动能新产业的快速增长以及创新创业活力的不断提升,正在吸纳大量劳动力就业创业;另一方面,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形势依旧严峻,“慢就业”等新问题值得关注。薪资报酬不再是择业的唯一标准,大学生在就业时,除了会受到薪资报酬的影响外,现在部分大学生还非常看重这份工作能否满足其精神需求,这份工作是否能够成就自己的人生梦想,是否符合他们的社交、娱乐、个性等。慢就业、缓就业的现象也越来越多,一些大学生家庭条件较好,经济压力较小,如果找的工作在发展空间、福利等方面达不到预期,他们可能继续等待观望,并不着急就业。
田中良:现在大学生毕业后的选择更加多样化,有读研、出国读书、考公、考事业单位、创业等诸多道路可选。开淘宝店铺、做代购、当主播……新兴业态也受到越来越多年轻人的青睐,为大学毕业生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随着人工智能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作为承载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的新媒体、信息及通信产业等领域也会产生一批自由职业者,尤其是艺术类、设计类的自由职业者,非常符合“95后”大学生的性格特征和主观爱好,也受到他们的青睐。
记者:大学生在择业时有哪些常见误区?
吴传华:少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兴趣及职业评价,与现实状况之间存有偏差,找工作时脱离现实、好高骛远,遇到挫折时又容易妄自菲薄。少数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缺少务实精神,过分强调在机关事业单位、国企等相对稳定的岗位工作,对不符合自己意向的工作,宁可不就业、缓就业。一些学生在择业时的社会服务意识不强,把目标定在经济发达地区或者大城市,不愿到贫困地区和基层,致使一些基层地区出现招聘困难,不利于人才合理流动。
田中良:有些学生职业规划不足,仅从自身就业理想出发,忽视对就业形势、自身能力及用人单位用工需求的考量。有的对自身就业期望过高,希望找到收入高、待遇好、自由度大的单位,存在攀比、盲目等心态,“高不成、低不就”的就业心理严重影响了一些大学生的就业与择业。不少大学生社会经验不足,在求职过程中缺少防备心理,容易被网络虚假信息蒙蔽,做出错误选择。
记者:对大学生找工作有哪些建议?
吴传华:大学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人生路很漫长,要想走得高走得远,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要正确看待职业生涯,在完成学业后,要早点进入工作岗位,在工作中发现自己适合的工作。要把握住关键的时间节点,单位招聘往往有时间规律,有的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还有年龄限制,大学生在找工作时要注意这些时间节点,把握住就业机会。应聘时要注意细节,重视每一个招聘机会,认真准备、沉着应对。
田中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成才观,结合自身专业知识、兴趣爱好、能力水平和市场需求,进行准确的就业定位,不要迷信“铁饭碗”“金钥匙”等;关注国家、地方政策,如“特岗计划”“三支一扶”“西部计划”等;学校专场招聘就业专业对口度较高、薪资待遇有保障,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专场招聘活动;主动参加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举办的大型招聘会,提高求职成功率;在求职面试过程中,还要增强法律防范意识,重视就业安全,切实避免“就业陷阱”“培训套路”“合同陷阱”等问题。
新闻推荐
星报讯2019年的射击世界杯韩国站近日收兵。在女子飞碟多向决赛当中,中国射击队包揽该项目的前两名,安徽选手王晓菁以45中获...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