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科技进步和智能化浪潮的到来,智能可穿戴设备飞速发展,越来越受到消费者喜爱。智能可穿戴产业发展前景非常广阔。近年来,通过弯道超车,安徽省在智能可穿戴领域逐步形成技术领先优势,拥有了自身的龙头企业,打造出全球首款可穿戴人工智能芯片─黄山1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全球首个试验用可穿戴设 备连接卫星─“华米星”,产品和服务已进入美国、德国、日本在内的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正在集聚全球越来越多的创新资源,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在智能可穿戴领域具有竞争优势的地区。
从目前情况看,已在“芯、屏、端”领域涌现出一批行业领军企业和研发平台,初步形成了智能可穿戴产业生态圈。依托现有基础,完全可以在安徽省建成全球具有影响力的智能可穿戴产业基地,领跑长三角智能可穿戴产业。但是,要实现这个目标,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相关领域人才储备不足、关联产业聚集度不够、智能可穿戴医疗级产品审批周期过长
为充分发挥安徽省智能可穿戴产业基础优势,促进产业快速集聚发展,建设领跑长三角可穿戴产业基地,现提出以下四点建议:
一、扩大人才政策普惠面。进一步加大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完善人才激励、金融支持、安居保障等机制。在申报科技项目等方面,打破职称、学历、地区、国籍等条件限制,给予包括海外人才在内的高端人才政策扶持,既追求省外乃至国外人才为我所用,又确保相关政策为人才所用,进一步提升安徽企业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
二、规划建设智能可穿戴产业基地。制定安徽省智能可穿戴产业发展规划,以华米科技为龙头,带动相关配套企业集聚发展,实现与本地芯片设计、平板显示、PCB制版等厂家紧密配套。吸引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合肥设立公司总部、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运营中心,整合合肥市“芯、屏、端”等已有产业资源,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分工配套的产业集群。
三、开辟医疗产品审批绿色通道。根据人工智能产品迭代快的特点,为人工智能医疗器械、医疗软件的临床试用和注册许可,开辟绿色审批通道,压缩医疗创新产品审批时间,让安徽省更多的创新产品快速推向市场,更好参与国际竞争。
四、实施智能可穿戴“场景化”应用示范。在智能养老、智能交通、智慧校园等重点应用场景开展示范应用,加快智能可穿戴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培育和发展新型服务业态。支持龙头企业建设云服务开放平台,积极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示范应用,推动重点领域智能产品创新服务。鼓励建设新型智能可穿戴医疗试点社区,加速智能可穿戴的医学应用更快落地、更好服务群众。
新闻推荐
本报评论员5月13日至15日,省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七次会议暨推进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资政会召开。省委书记李锦斌...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