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地处长三角的腹地城市,湖州在寻求一体化发展的同时,结合自身优势,探索发展特色产业,为推进上海、浙江、江苏及安徽三省一市绿色协同发展,提升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能力,构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齐头并进提供了湖州经验。
结合自身优势
探索发展特色产业
从南太湖生物医药产业园环山路驱车而上,山清水秀中,几幢中式风格的建筑映入眼帘,这里就是美欣达环境产业研究院。美欣达集团是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目前已在全国布局环保项目150余个,在固废处置领域形成了以生活垃圾焚烧发电、禽畜无害化处理、工业固废(危废)处理等为一体的固废生态产业链。而环境产业研究院的成立是美欣达新的创业,研究院则分为欣创客和创新中心两个平台。欣创客是企业孵化器,成立半年多来,已经孵化项目20余个。创新中心驻有院士专家工作站、国际级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中心等企业自有研发平台,为初创型企业科研和市场开拓提供智力支撑。
“未来,我们将在减量和资源化利用上做文章,因为只有把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做好了,才能真正达到无废城市、无废社会的要求。”美欣达集团副总裁芮勇介绍道。
怎样“变废为宝”,减少固体废物产生,增加固体废物资源化利用?在环境产业研究院,工作人员向记者演示了大数据共享平台的使用。“我们现在看到的是收运平台,可以直观了解湖州这边投产的餐厨收运信息,比如每天收运的时间点以及收运的净重比。”通过数据采集,使垃圾处理的每个环节责任落实,实现垃圾的可追根、可溯源。
借助美欣达在环境产业的资源优势,有志于从事生态环境产业的科技人才云集于此,目标明确:培育一批高层次高质量的科技型环境企业,打造从“一棵大树”到“一片丛林”的产业发展新模式。
“我们着重引路、引进一批在环境领域最尖端的人才和技术,有些是在现场,有些是远程的,通过这样一种方式来推动中国未来的在环境领域的技术,把它做出一种模式、一种特色。”芮勇说。
突破区域壁垒
加强协同合作
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要义在于发挥各地优势特色,明晰城市功能定位和分工协作机制,形成分工合理的区域空间格局。目前,湖州已经出台了《沪湖绿色智造廊道建设实施方案》,以上海为龙头,湖州为策源地,以苏南、浙北、皖东城市为依托,聚焦新能源汽车及关键零部件、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高端装备、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绿色家居等六大产业,实现协同创新、绿色制造、智能制造、园区提升、扩大开放、改革创新、机制联动、交通互联八大行动,尤其是加强G60科创走廊绿色智造产业项目落地的协同合作。
在天能集团的展厅内,来自芜湖的奇瑞汽车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作为中国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龙头企业,天能与芜湖的渊源不仅仅是为奇瑞新能源汽车供应锂电池,早在2005年,天能集团就在芜湖率先布局,设立了子公司。在天能集团副总裁周建中看来,芜湖新能源产业链完备、地理优势显著,在芜湖的布局为天能集团占领中原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于“长三角一体化”已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周建中认为,这是给企业的发展送来一股东风,“进一步提高了长三角的地位,同时也提高了我们企业的地位,不仅是在国内影响力能够提升,在全球范围内,我们的影响力也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加强项目合作、实现产业互补,湖州正在加快融入长三角一体化。“湖州是连接长三角城市群南北两翼、贯通长三角与中西部地区的重要节点城市,有着交通便捷、生态宜居、生活成本较低的组合优势,将为上海发挥龙头作用、促进区域联动发展提供支持。”湖州市相关负责人说,绿色是湖州最亮的底色,湖州在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的融合发展上走在前列,应当为长三角一体化绿色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记者 翟婉倩 冯光宇
新闻推荐
本报讯日前,“长三角老字号品牌路演汇”活动在上海市金山区枫泾古镇举办。我区刘鸿盛、陶永祥、华国茗人三家老字号企...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