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正是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用他们的牺牲换来了共和国崭新的黎明和五星红旗在华夏的天空飘扬。每当我路过革命老区寿县小甸镇,看到镇东南部高耸入云的寿县革命烈士纪念碑,心中油然升起一种敬意,这种敬意来自内心深处。敬意之一,经历了风雨如晦的岁月,党和人民没有忘记那些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追求真理、英勇献身的先烈们。敬意之二,那座高23米、有老革命家郑锐先生题字的“寿县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纪念碑碑文和碑记,系我的父亲赵振远先生撰写。
1991年,小甸集特支成立70周年前夕,寿县人民政府在小甸镇南街老供销社院内树立了“小甸集特支遗址”纪念碑。1992年10月,寿县县委、县政府决定在小甸镇东部新建寿县革命烈士陵园,主建筑物为寿县革命烈士纪念碑,碑高设计为23米,寓意1923年冬中共小甸集特支成立的时间,同年十月,举行奠基典礼,曹渊烈士之子曹云屏先生和时任县委书记王文有出席奠基仪式。1993年11月,寿县革命烈士陵园和纪念碑落成。
此前,为筹集建设革命烈士陵园的资金,曹云屏先生在广州四处奔走,争取20万元,安徽省财政厅和民政厅也给予大力支持,寿县广大党员干部、共青团员和少先队员也纷纷慷慨解囊,使这一光照日月的工程得以顺利竣工。现在小甸集特支纪念馆已拓展为安徽省第一面党旗纪念园,成为省市县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廉政教育基地,人们在这里缅怀先烈接受革命传统教育,汲取新时代奋发进取的力量。
家父赵振远,生前执掌县委文案几十年为县委、县政府撰写大量文稿,如《寿县志序》、《安丰塘志序》、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孙大光的信等,均出自他的手笔。该同志主持《寿县志》、《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寿县部分)》、《寿县文史资料》(第三辑)编写工作,致力于地方文史研究,成绩卓著。家父赵振远文字功底扎实,涉猎广泛,在《中国楹联报》、《名城报》,香港《大公报》、《安徽日报》、《皖西日报》等国家和省级报刊发表诗词、散文、楹联、文史小品等千余篇(首)。辑有《天水居文存》,收集整理有《寿县名胜楹联》等,为弘扬寿县文化作出了突出贡献。其生前友人评价他,“精声韵,工诗文,人品诗品俱佳。掌县委文案凡20余年,其著等身。虽近县要而无矜色,历处贫寒羞为己谋,有寒士风骨”。并赋诗赞曰:“琐窗默默对苍穹,无悔平生自从容。家累如山羞弄权,策章满案愧言空。襟怀云水诚连友,藻饰海天语竞工。笔底春秋皆亮色,亦师亦友一文翁。”
作为一名对党的事业无限忠诚的老党员,撰写纪念碑碑文和碑记的光荣任务就自然落到家父手上。1993年7月,在小甸集特支成立70周年前夕,父亲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认真梳理了近现代寿县革命斗争史和著名烈士的事迹,结合寿县实际,数易其稿,反复斟酌,撰写出饱含激情和敬意的碑文和碑记,他先用钢笔将起草好的文稿誊抄在两页方格稿纸上,后又用毛笔小楷一丝不苟地抄在明八行宣纸上,碑记和碑文均为三页纸,这些内容由书法家孙子连先生书丹,镌刻在纪念碑的北面和南面。如今,父亲的起草碑文、碑记的手稿我还悉心珍藏着,成为我们缅怀先烈和前贤的最好的纪念。2007年10月4日,父亲因心脏病永远离开了我们,他在去世前仍没有忘记交上全年的党费。这就是父亲那一辈党员干部对党的忠诚,也才有了纪念碑上永远激励人心的文字。
新闻推荐
一身正气除黑恶 恪尽职守铸忠诚 记寿县公安局刑侦大队打黑中队队长张磊
本报记者陈崇韧在寿县公安民警队伍中,提及刑侦大队打黑中队队长张磊,领导、同事们无不竖起大拇指,从警十余年来,张磊办理的20...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