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40余年的发展,安徽物流业取得重大成就,多项指标排名跃居中部地区前列。但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与沿海发达地区相比,还有不小差距。当前,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国际环境看,数字经济引领创新发展,将深刻改变传统物流运作方式。全球经济复苏进程中,保护主义、单边主义抬头,贸易摩擦加剧,给市场预期带来诸多不利影响。从国内环境看,我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上市、兼并、重组、跨界整合频频上演,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有效应用。现代供应链、智慧物流、多式联运、无车承运等新模式新技术新业态加快普及,应急物流、军民融合物流等方兴未艾。同时,随着消费升级、产业升级,要素成本增长较快,企业盈利能力持续走弱,传统商业模式难以为继。从政策环境看,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行业治理现状与一体化运作、网络化经营的物流运行模式不相适应。推进安徽物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坚持创新发展,加快推广智慧物流。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机遇,推动建立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拓展质量管理、追溯服务、金融服务、研发设计等功能,提供采购执行、物流服务、分销执行、融资结算、商检报关等一体化服务。开展供应链创新与应用试点示范,引导工商企业聚焦整合资源、优化流程、协同创新。加强数字供应链、智能供应链研究,提升供应链的数字化、可视化和智能化水平。积极稳妥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供应链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鼓励社会资本设立产业投资基金,推动智慧物流模式创新。出台财税引导政策,解决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出现的数字化治理问题和政策障碍。加强数字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物流互联网,引导基础设施线上线下融合发展。进一步降低物流税费、通行、融资、用地、审批等制度性交易成本,大力推广应用现代供应链等新模式和智慧物流等新技术,降低全链路物流成本。
坚持协调发展,深化联动融合。协调稳定与发展、创新与守成的关系,促进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军民之间、各种运输方式之间、产业链环节之间均衡发展。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产业物流融合发展平台,提供平台化、社会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鼓励物流业深度介入各相关产业产前、产中和产后全产业链服务,开展销售、生产、采购及逆向物流预测预警,更好发挥其支撑服务和先导带动作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服务功能,建立和完善符合物流高质量发展需要的指标体系、统计体系、政策体系和绩效评价体系,完善行业治理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创新,全面推行便民服务措施。开展平台数字化治理,推进诚信体系建设,营造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
坚持绿色发展,促进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积极推进物流绿色、低碳和可持续发展,推行绿色运输、绿色仓储、绿色包装和绿色配送,重视逆向物流和回收物流,推进资源循环利用。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清洁车辆在物流领域的应用,分阶段分步骤引导不达标车辆退出市场。大力推广绿色物流技术,开展绿色物流、绿色配送、绿色仓储、绿色包装等科技攻关,支持液化天然气车辆、仓库屋顶太阳能发电等绿色装备设施应用。鼓励托盘循环共用、集装箱多式联运、挂车共享租赁等绿色装备设施共享。
坚持开放发展,加快物流企业转型升级。鼓励物流企业通过兼并重组、联盟合作、上市融资等多种形式实现规模扩张、资源集聚,培育一批实力雄厚、模式先进、行业领先的大型物流企业和专业化服务平台。鼓励物流企业技术改造和装备升级,提升信息化、标准化、智能化水平,提高运行效率和服务能力。着眼发展需求,培育物流人才队伍。加强物流领域理论研究,逐步完善物流理论体系、学科体系和专业人才培养体系。深入推进产学研结合,开展专业化、定制化职业培训,提高物流从业人员整体素质。
坚持共享发展,推进物流基础设施网络互联互通。探索“共享经济”新模式,整合供应链,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一是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提升物流综合保障能力。要适应“制造强国”战略,推进服务型制造供应链创新;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构建农业、农村物流服务体系;顺应“军民融合”战略,形成军事物流和社会物流兼容、应急物流和平时物流兼顾的物流服务保障体系;构建符合“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物流服务网络,积极融入长三角乃至全球供应链。优化全省物流节点布局,加大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重点制造产业集群的设施配套。二是促进物流园区互联共用,发挥社会物流网络整体效能。完善城市物流网点规划,科学制定配送车辆通行规则,缓解城市物流“最后一公里”难题。三是加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推动落实行业保险制度,提高从业人员社会福利待遇。
(作者单位:安徽军工集团)
新闻推荐
日前,教育部决定启动实施中西部乡村中小学首席教师岗位计划,为中西部乡村地区造就一批基础教育领军人才,安徽省纳入先行试点...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