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有20多项‘一票否决’事项,哪个都不能忽视,压力很大。”一位基层干部无奈地告诉笔者。近年来,“一票否决”在一些地方被滥用:除中央明确要求的“一票否决”项目外,不少地方又层层加码,加入教育科研、城镇建设、招商引资等诸多事项,基本涵盖基层日常工作。一名基层干部头顶十几项甚至更多的“一票否决”事项,再加上“责任状”、保证书等变相“一票否决”考核形式,无疑被结结实实地“套牢”了。
“一票否决”出发点是为了督促基层干部落实好工作,倒逼他们按质按量完成目标任务。可当这一考核方法逐渐变味、升级,负面效应就随之产生。“否决”项目数量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广,造成基层干部压力负担越来越大。“一票否决,一年白干”,因为一点小差池,基层干部全年成绩就可能被全盘否定。如此一来,难免挫伤他们的工作积极性。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是一些地方应付“一票否决”的办法。为了不被“否决”,少数基层干部便想方设法隐瞒真相、避重就轻、弄虚作假;为了加快工作进度,简单粗暴地“大干快上”,既浪费行政成本和社会资源,又容易引起干群关系紧张。此外,“一票否决”的滥用,给基层工作本身也带来了困扰。多个“否决”项目之间,还有可能相互“打架”。殊不知,事事“一票否决”,等于事事“票票否决”,基层工作的动力与效果自然会打折扣。
“一票否决”不是筐,不能什么都往里装。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要求严格控制“一票否决”事项,不能动辄签“责任状”,变相向地方和基层推卸责任。安徽省也已出台文件,明确要求凡是中央未规定或未经省委、省政府批准的“一票否决”事项一律取消。这一系列为基层减负的举措,深受基层干部拥护。严格控制“一票否决”,要求有效考核基层工作,必须拿出科学、细致、有针对性的办法和完善的评价体系。上级部门应当注重日常指导,将上级“考核压力”转化为下级“干事动力”,让基层干部卸下包袱,更积极地干事创业。
新闻推荐
评选名额少 待评人数多 评审门槛高 中小学教师职称晋升常年“拥堵” 期待建立更为科学合理的职称评审方案
最近,一部描述师生情谊的电影《老师·好》火了。片中,当品学兼优的学生有保送至师范学校的机会时,班主任老师却嘱咐她慎重考...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