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子芳
认识崔波还是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我在《安徽日报》副刊担任编辑的时候。那时,他住阜阳地区文工团大院里,三楼,还是文工团乐队长。此前他已经在《安徽日报》上发表了若干短篇小说,显露出文学才华。我去阜阳组稿,他热情地邀我去他那里做客。饭菜是他未婚妻王维做的,很可口。王维也是文工团演员,漂亮大方,待客有道。酒过三巡,谈天说地,还欣赏了她们即兴的歌舞。后来我们成了好朋友,一直保持着联系。退休后,我发起成立安徽省散文家协会,崔波被选为副主席,为散文家协会做出了重要贡献。
“苍翠村树,青绿田苗,缕缕晨雾,荡荡河水……”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偶然听到省广播电台播出崔波的中篇小说《乡野三弄》,感到他的小说创作渐入佳境,尤其对生活素材提炼有精到的把握。这个时期,《人民文学》《中国作家》《清明》《安徽文学》相继发表了崔波农村题材短篇小说《高干唱大戏》和中篇小说《乡野三弄》《虔诚》《布景》等,这些作品的问世,既标志着他的文学地位列入名家行列,也引领着当时阜阳文学创作上了一个台阶。
崔波早在中学时代就颇多文学艺术细胞,作文写得常常让语文老师拍案叫绝,挥笔给了105分。高中毕业,他赶上了“上山下乡”运动。崔波虔诚地说要感谢这段知青经历,给他提供了难能可贵的文学底蕴和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长篇小说《无极老子》,按他自己的创作感悟而言,既有对文革疯狂的理智思维,也表达了某些知青下放在农村的失落和对生活的失望。所有这些生活场景,都在老子思想面前戛然熄灭,心静如水,方可顿悟。他的长篇小说《化蝶》,则被文学评论家称为“‘浮雕式’地再现了那个时代的青年悲苦的历程,并认真地表现了在新时代中那些知青对生活的应变,以及忠贞不渝的爱情。”同时,在他的《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刀锋乱世情》《血雨龙蛇梦》等长篇小说里,都有他过去式和进行式生活的感受和理喻,其间让文中的人物思想既融汇着哲学、经济学意识,又不乏浓厚的人文主义观点,一件生活中简单的事、一个平凡寻常的人,经过崔波的妙笔生花,便折射出不同凡响的社会影响和艺术价值来。
崔波后来突然“触电”还真的有点让我意外,而且一发不可收。从2008年开始,他创作并在各卫视播出电视连续剧《七十七封阵亡通知书》《刀锋乱世情》《特务037》等,都有很好的收视率和不俗的口碑,而电影《嫁衣》《敬礼检察官》被央视6套先后播出,亦是出手不凡。
崔波有着北方人的宽厚胸怀和豪爽性格。多年来他一边创作不止,一边积极扶植当地爱好文学的业余作者群体,成为他们身边的好老师和文学知己。曾经由他主编的《清颍》刊物给当地的文学爱好者提供了发表作品的平台,有不少眼下已出名的文学作家的处女作,都曾发表在这个刊物上。
“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过去、现在、将来,我都会为崔波文学艺术的创作成就感到骄傲和欣慰。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姜蕊)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家庭文明则社会文明。2月22日晚,在鹞山社区家德福文化活动中心里,一...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