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0日,莆田一家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的工人在生产外销个性化定制服装。(新华社记者 张国俊 摄)
国以民为上,民以生为先。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国始终坚持民生优先,持续加大投入力度,着力提高民生保障水平,百姓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稳定就业 织密重点群体“保障网”
2月12日大年初八。一大早冒着细雨,安徽省滁州市的吉刚就来到滁州市体育馆,参加在这里举办的“2019年春风行动”招聘会。经过一上午的沟通,吉刚与一家眼镜片生产企业达成了初步就业意向。
“安徽省这几年发展挺快的,很多企业都搬了进来。我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不用来回跑了。”吉刚说。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19年春风行动”将在全国范围举办近一个月,将重点围绕强化就业服务加以推进,多渠道搜集岗位、发布信息,做好“面对面”线下现场服务和“点对点”线上信息推送。同时聚焦“三区三州”等深度贫困地区推进就业扶贫,切实帮扶一批贫困群众实现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邱小平表示,将多措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
农民工就业方面,把稳企业、稳岗位的政策落实,通过稳企业的生产经营稳定农民工的就业岗位;开展“春风行动”,精准帮扶农民工就业;大规模开展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培训质量;落实好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政策。
大学生就业方面,将实施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计划,扶持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大创业担保贷款的支持力度,突出抓好建档立卡贫困家庭等困难毕业生就业帮扶等措施。
补齐短板 满足多样化民生需求
近日,国家发改委等18个部门联合印发的《加大力度推动社会领域公共服务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 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行动方案》提出,到2020年,我国将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全覆盖、质量全达标、标准全落实、保障应担尽担,实现非基本公共服务付费可享有、价格可承受、质量有保障、安全有监管。
出行的路好不好走,社区附近是否有配套齐全的教育、医疗、养老机构,体育锻炼、文化休闲等能否满足群众需求……这些都属于公共服务范畴,都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社会领域公共服务关乎民生,连接民心。近年来,我国社会领域公共服务投入不断加大,设施条件不断改善,但相对于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仍然存在供给不足、质量不高、发展不均衡等突出问题,托幼、上学、就医、养老等方面的服务质量和水平与群众期待还有不小差距,这既是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的表现,又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也是潜在的巨大国内市场。
根据行动方案,到2022年,覆盖全民、普惠共享、城乡一体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就近就便、高效快捷、便民利民的公共服务体验不断改善,政府保障基本、社会积极参与、全民共建共享的公共服务格局不断完善,社会关注的民生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公共服务资源更加丰富,潜力巨大的国内市场需求得到满足,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
养老保障方面,将深入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推动养老保险基金市场化、多元化、专业化投资,发展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满足不同群体的养老保障需求。
“我们将强化兜底保障功能,坚持完善制度、守住底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多措并举促进养老保险制度可持续发展。”邱小平说。
新闻推荐
师生要减负 学校添服务 省教育工作会议传来好消息 今年春季学期起全面启动课后服务
自2020年入学的初一学生起全面实施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方式改革切实减轻师生负担、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2019年全省...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