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世宁
今年市“两会”期间,“长三角”成为代表委员讨论的热词之一。去年11月,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抢抓这一历史性机遇,芜湖市正努力在融入这一国家战略上走在前列,当好安徽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桥头堡”。
根据今年市委1号文件《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芜湖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芜湖市将聚焦基础设施、科技创新、环境整治、公共服务、市场环境五大重点领域,到2020年,力争发展质量核心指标进入长三角城市群第一方阵;到2030年,在长三角地区价值链和产业分工体系中的位置大幅跃升,城市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显著增强,成为长三角城市群面向国际化发展的大城市。
设施要素走向互联互通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联通是关键词。”市发改委相关人士介绍,曾因行政壁垒“断头”多年的基础设施和科创要素正在走向互联互通。
芜湖市将全面摸排、打通市内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县乡公路、市政道路等城际“断头路”;加快芜溧高速、芜合高速扩容改造建设;推进宁芜高速、芜湖-宣城-湖州-苏州-松江高速公路扩容改造等拟建项目前期工作;开展合芜杭二通道项目规划研究。加快商合杭铁路、皖赣铁路、芜广铁路电气化改造等项目建设;推进宁黄铁路、合芜宣城际、常芜城际、北沿江安徽段、宁芜轨道交通等规划研究项目的前期工作,力争早日开工建设。同时,参与编制《长三角区域城际铁路网规划》;推进区域港航协同发展;协力打造长三角世界级机场群。
互联互通,自然还包括创新要素。根据《方案》,芜湖市将努力打造长江经济带产业创新中心。参与搭建G60科创走廊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平台、G60科创走廊产业集群重大项目建设、制定G60科创走廊工业园区对接总体方案。推动硬X射线、先进光源、5G网络、工业互联网等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芜布局。在人工智能、燃料电池汽车等领域,发挥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主体作用,布置一批重大战略项目和基础工程,推动专项成果应用。
与此同时,芜湖市还将大力培育发展机器人及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通用航空、微电子(含汽车电子)、新型显示、轨道交通装备、新材料、节能环保装备、大数据及产业互联网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产业制高点。培育发展航空支柱产业,在芜湖空港经济区规划建设大飞机、大发动机配套产业园,加快建设集设计、研发、制造、认证、维修、运营、服务在内的航空制造完整产业链体系。
公共服务走向普惠便利
民之所望,改革所向。《方案》提出,推动人才资源互认共享、社会保障互联互通、劳动保障法治协作、食品安全共治共享等领域一体化建设,不断优化公共服务供给。
芜湖市将参与建设长三角公共创业服务联盟,联合开展创业服务活动,公开遴选创业新秀、创优项目,打造公共创业服务品牌;推动长三角市级层面开展“双结对”合作,共促创业型城区(城市)建设;共同探索建立公务员交流挂职常态化机制;组织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参与长三角地区博士后学术论坛,开展项目合作。
扩大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联网定点医疗机构数量,拓展登记备案方式,提高异地就医便利性。启动跨区域、跨馆际查阅婚姻登记、学籍、知青、复员退伍军人等馆藏民生档案服务。及时、有效处理跨区域劳动保障违法案件。落实《拖欠农民工工资“黑名单”管理暂行办法》,建立健全欠薪失信行为的联动惩戒机制。2020年建成失业保险待遇转移接续平台。
公共服务升级,食品安全也将得到更有力保障。芜湖市将参与建立猪肉信息追溯系统兼容与交互,计划至2020年实现统一查询。
(下转4版)
新闻推荐
2018年的最后一周,伴随着冬日的暖阳,我们八年级在学校的组织下,去了安徽省庐江研学游,第一次来庐江,我就被庐江名人馆里众多的...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