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经济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136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3.8%,创造了城镇新增就业的历史新高,就业局势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不仅有力支撑了经济发展基本面,保障和改善了民生,也对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有13.9亿人口、9亿多劳动力,是世界上人口和劳动力最多的发展中国家,解决好就业问题是我国长期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目前,我国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突出。从就业形势看,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任务依然繁重,“就业难”和“用人难”并存,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仍然存在。从技术发展看,新技术新模式特别是人工智能、“机器代人”的广泛运用,一定程度上给劳动密集型岗位带来冲击。从工作实际看,劳动力市场正发生深刻变化,劳动者诉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趋势,适应劳动者流动性、就业方式多元化的就业管理和用工制度有待进一步完善。从安徽省来看,2018年,城镇新增就业持续高位增长,失业率保持低位,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总量压力依然较大,结构性就业矛盾仍然突出,高质量就业需求不断增加,企业用工中一些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初步显现,就业工作稳中有忧、稳中有难。
稳就业位列“六稳”工作之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重点解决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在经济结构加快调整的关键期,面对经济增速放缓的压力,就业的“稳定器”作用更加重要。一方面,不断发展经济,创造新的市场主体,才能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另一方面,劳动者通过就业获得工资性收入,进而拉动消费、促进生产,推动经济增长。通过调整经济结构和就业结构,提升就业拉动能力,是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问题的关键。
近年来,我国加快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服务业,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壮大,积极鼓励创新创业,新型就业形态、就业新机会不断涌现,有力推动了就业结构改善,就业结构从原来第一产业占多数的“金字塔”型,逐步向第三产业比重不断上升的“倒金字塔”型转变。在安徽省,就业结构的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第三产业就业比重不断上升,成为吸纳就业最多的产业。2012年末,安徽省第三产业从业人员为1568.3万人;至2017年末,第三产业从业人员达1755.1万人。2018年,全省三产结构比例为8.8∶46.1∶45.1,与上年相比,一产、二产分别下降0.8个、1.4个百分点,三产上升2.2个百分点,产业结构形态更趋向现代化。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促进就业弹性提高、智力型岗位激增,有利于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2019年,我国需要在城镇就业的新成长劳动力仍然保持在1500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数量达到834万人。切实把“稳就业”摆在突出位置,关键要顺应就业结构的“塔型”转变,让就业政策的内容更细化、落实更及时、施策更精准,在稳就业中不断增就业。
落实政策,为企业减负增活力。积极推进就业政策落地生根,企业有活力,就业才有保障。应加快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失业保险基金稳岗补贴等政策,常态化推进“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建立企业帮扶台账,指导和鼓励企业积极稳定职工队伍,在落实政策中减负担、稳就业。
突出重点群体,精准施策。实施有针对性的项目和计划,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创业工作。着力推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和基层成长计划,全面落实实名制就业管理服务,深入实施“三支一扶”计划,多渠道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着力做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开展“接您回家”系列活动,促进皖籍外省务工回流人员就业。实施好“就业起航行动”,做好退役军人就业工作。
抓住结构性就业矛盾,吸纳更多劳动者就业。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这个当前就业问题的重点,要通过多渠道多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培训,不断提高劳动者就业创业能力。持续推进“技工大省”建设,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面向城乡劳动者提供普惠性、均等化、贯穿职业生涯的技能培训。对结构调整中的下岗人员,多渠道多方式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培训和服务,让他们学到新技能,早日再就业。
协同推进,促进产业升级。把发展经济与扩大就业有机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大力推动新兴业态企业和新就业形态发展,加快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增强就业带动力。培育就业新形态,拓展就业创业新领域。深入实施“创业江淮”行动计划,打造创业担保贷款升级版,鼓励各地加快建设重点群体创业孵化载体。积极推进就业容量大的服务业和部分劳动密集型产业发展,支持民营企业、中小微企业更好发挥就业主渠道作用,合力在稳就业中增就业。
新闻推荐
一、环境影响报告书征求意见稿全文及公众意见表的网络链接:http://hbj.bengbu.gov.cn/ShowNews.aspx?NewsID=23441。...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