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将由保健品代替、药酒包治百病、止咳糖浆用水送服……2018年,微信圈里这些“热帖”,你中招了几个?日前,安徽发布2018药品谣言榜单,其中既有流传甚广的“陈年”谣言,又有搬弄是非的新谣言。我们筛选了部分谣言进行剖析,以正视听。
一、“儿科用药宝典”热传
2018年1月,一份号称转自某儿科医生的“儿科用药宝典”在微信热传。该“宝典”手写记录,书写工整,针对孩子发烧、咳嗽、头疼等症状列出了相应的治疗方案。在流感爆发之际,这份“宝典”被很多家长视为儿童用药指南,甚至被称为“自诊用药标准”。
事实真相:这个网上热传的“儿科用药宝典”是不是出自儿科医生之手尚未可知,虽然有一定的道理,看似十分贴心,但实则过于公式化,患儿的病情发展千变万化,如果按这种公式化的所谓宝典照方抓药,很可能延误患儿病情,所以指导意义并不强。
二、药品将由保健品代替
2018年12月,一条有关“药品将由保健品代替”的消息在微信朋友圈中热传。消息称,“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提出,在未来两三年之内要下架60%药品,将由保健品和食品代替,并配以“官网”文章截图,宣称全民养生时代已经到来。
事实真相:经查询相关机构的网站和公开报道,官方均未提出该说法。其实,早在2018年3月份,原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对类似谣言进行辟谣,表示“保健品代替药品”是个别自媒体恶意营销行为,要求发布此不实消息的网络媒体平台进行处理。另外,这一谣言疑点重重,如目前我国只有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和国家药品监管局,并无“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再如网传消息中的网页截图有明显的后期制作痕迹,显然是用修图软件粗制滥造的图片。
三、雾化有害
一直以来,关于“雾化对宝宝身体伤害很大”的消息不时出现在微信朋友圈。内容包括“国家禁止医院输液,却出现了雾化,雾化比输液更有害……雾化吸入的是什么?看看雾化里面成分一般都有哪些:1.支气管扩张剂2.糖皮质激素……(中医肺为娇脏,不耐寒热,比输液伤害更大,更直接,把小孩推到悬崖边上)”。
事实真相:雾化治疗是通过雾化器,将适用于雾化治疗的药物分散成微小的雾化颗粒,通过吸入的方式使药物到达呼吸道、肺部,使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病灶上,从而起到良好的治疗作用。雾化治疗是局部用药,全身吸收少,因此全身的不良反应小,而且给药剂量小,安全性高。将有效的治疗手段故意曲解成“有害”,可能会误导很多孩子家长。
四、“感冒药随意用”
网传感冒后可自行使用多种感冒药。
事实真相:感冒药普遍存在滥用的情况。专家介绍,市面上很多感冒药的成分都不是单一的,多是几类药物的复方制剂,重复用药会导致某种成分的剂量超量,对人体的肝肾功能造成损伤。微信公众号“药葫芦娃”提示,感冒一定要去正规的医院就诊,不要因为嫌麻烦而选择自己随意吃药。就诊时要多与医生沟通,弄清楚用药的剂量、时间和方法,告诉医生自己已经服用的药物,以免药物混合使用产生毒副作用。
五、“止咳糖浆用水送服”
冬天感冒咳嗽时有发生,止咳糖浆成了许多咳嗽者的首选药。网传,止咳糖浆服用后可以喝大量水送服,不会对药效有影响。
事实真相:专家表示,咳嗽的产生是一种预防机制,当呼吸道受到刺激时,就会产生咳嗽反应,止咳糖浆喝下去之后会在咽喉部分形成一个保护膜,舒缓咽喉部位的刺激,而用水送服会冲掉保护膜。还有专家指出,止咳糖浆经过口服进入胃部被人体吸收,作用于肺部或者气管。止咳糖浆进入胃里以后不要立即饮用大量的水,水会稀释胃液减少止咳糖浆的吸收,也阻断了止咳糖浆的起效过程,延长治愈时间。
石跃新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郑静
新闻推荐
公共安全是每个公民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所在,“健全公共安全体系”是当前最为重要的民生。省人大代表袁宏永建议...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