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新闻 合肥市 芜湖市 蚌埠市 淮南市 马鞍山市 淮北市 铜陵市 安庆市 黄山市 阜阳市 宿州市 滁州市 六安市 宣城市 池州市 亳州市
地方网 > 安徽 > 安徽新闻 > 正文

同学们,你的 生活费 去哪了

来源:芜湖日报 2018-12-06 01:36   https://www.yybnet.net/

在芜湖,大学生每月生活费有多少?平时钱都花哪去了?是做个冲动消费的“月光族”,还是做理性消费的“小账房”?连日来,记者走访了芜湖市多所高校,一探大学生们的消费情况。

生活费普遍提高 1500元或成新标准

有人说,从大学生的生活费增长情况,或能看出近年来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在芜湖市一事业单位工作的康女士回忆道,在她2006年上大学时,每月的生活费为600至700元左右,这个数字差不多是当时的平均数,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到了2012年前后,大学生的生活费差不多翻了一番,梅先生说他读大学时,每月生活费差不多1000元左右,如果专业学习上需要额外花费,父母通常会稍许补贴。

现在的大学生们一个月生活费有多少呢?走访中,记者发现,在芜湖市各大高校就读的学生们,生活费基本在1500元左右。这个数字根据不同的家庭略有浮动,但是大部分学生认为1500元是一个较为合理的数字。部分学生的生活费可能达到2000元,而他们也表示这在朋友中算较为宽裕的。独自在外上学,父母们自然舍不得让孩子吃苦,只要家庭条件允许,大部分父母会尽力保障孩子们充足的生活费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家长对孩子的消费会一再纵容。为了培养孩子正确的消费观念,养成他们良好的消费习惯,家长们也是铆足了劲,尝试着各种方法:有的采取总额限定法,一个月给一次钱,“特殊情况特殊对待”;有的家长会经常提醒督促;还有的家长会缩短“账期”,便于控制孩子消费。安徽中医药高专的鲍佳利说,她刚上大一时,父母是每月按时给生活费,今年大二开始,父母为了限制她的消费,从每月给一次变成了每周给一次,把一个月的额度拆分到每周,防止她超前消费,入不敷出。虽然父母使出了各种妙招防止孩子们过度消费,但是大学生们均表示理解,他们认为,父母其实对自己的消费额度并不是特别在意,更关心的在于这些钱花到哪去了……

有的“月光一族” 有的规划清晰

走访中记者发现,面对每个月固定的生活费,有些学生显然是迷茫的,每个月都是“有多少花多少”,甚至有的学生压根不知道自己的钱是如何花掉的,只有在月末时,突然感觉到经济压力。不过也有不少学生已有了一定的规划意识。“我会每个月存几百,一个学期结束后,等到寒暑假,拿出这笔钱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玩。”安徽中医药高专的任子灵说,这是她和很多同学共同的做法。出门旅游也好,购置大件也罢,不少大学生们认为这些支出不应该再伸手找父母要钱,所以他们很多人都早早地开始准备自己的“小金库”,以备不时之需。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黎美仁则表示,她已养成了每月结余两三百元的习惯,这样的理财观念会让下个月花费更为安心一点。

此外,支付宝蚂蚁花呗在大学生中颇受欢迎,学生们的额度大部分在1000元左右。安徽商贸学院的丁超表示,没有利息是他和同学最喜欢花呗的原因,他认为大部分同学对待花呗都是较为理性的,都控制在自己的偿还能力内。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付博成告诉记者,因为双十一花费较多,他刚刚降低了自己的花呗信用额度,从原本的3000元调至700元,如果未来需要的话,他随时可以考虑关闭花呗。

创业兼职成大学生重要收入来源

对于大学生来说,兼职是一个重要的收入来源,不少大学生会利用课余时间从事一份兼职。

大学生兼职的岗位多种多样,师范类的学生多以家教和教育培训机构代课为主;有的学生集中在商超的销售岗位;有的学生选择学校提供的一些勤工俭学岗位。学生们很乐意做兼职,除了赚取生活费,更看重的是社会经验的积累。安徽商贸学院的大三学生徐敏在芜湖市一家大型商场内的服装品牌做兼职,她说,自己很喜欢这份工作,除了有可观的薪水,她更喜欢这个企业的文化,“门店设计、员工培训,一切都是以顾客为中心,从这里能学习到企业的很多优秀经营理念。”

伴随着网络应用的兴起,校园创业也衍生了不少另类的方式。鲍佳利告诉记者,自从外卖开始风靡校园后,宿舍楼里已经有同学做起了“跑腿”生意。“外卖没办法送到寝室,有的住在高楼层的学生不想下楼取餐,多花一块钱就能让‘跑腿’送餐。”说完,她打开手机,向记者展示了她们这幢宿舍楼的外卖配送群。群主的名字叫“美食馆形象代言人”,只要有同学把想吃的东西发在群里,附上寝室号,很快群主就把外卖送到她们寝室。

采访中,还有部分学生表示,兼职收入已经成为他们的唯一收入来源,可以缓解家庭的经济负担。安徽商贸学院学生丁超坦言,通过兼职,他每个月可以赚到上千元,这学期开学以来,已经好几个月没找家里要生活费。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现在大学生兼职招聘和信息发布的载体多种多样,有的利用微信、QQ群发布招聘信息,有的通过校园代理,还有的直接把招聘广告贴在校园宣传栏,在此,校方也一再提醒,勤工俭学可以缓解困难学生经济负担,但不能因此耽误学习,同时,选择校外招聘机构,一定要擦亮眼睛,仔细甄别,防止上当受骗。

餐饮和日常用品占主要

生活费中,吃和必备的日用品等基本开销仍然是学生们最大的支出。有学生跟记者算了一笔账:每天早上3-5元、中午7-10元、晚上7-10元,加上一些水果和零食,再添置一些日常生活用品、交手机费、水电费等必要消费,基本就会占去他们生活费的一大半。

对于餐饮消费,大一新生的花费普遍低于高年级学生。商贸学院大一新生陈冉说,自从入学以来,每个月父母给生活费时,她都会提前充400元左右的饭卡,而且,刚入学的她很少和同学去校外吃饭,大多都在学校食堂,所以,每个月的生活费她感觉绰绰有余。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餐饮的花费则明显多了起来。“钱主要还是花在吃上,经常和同学去附近的小吃城转转,芜湖的几个小吃城都去过了。”鲍佳利说,很多小吃看起来不贵,一份份累加起来,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所以,在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中,一些“会过日子”的学生抓紧囤积了零食、便当和日用品。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黎美仁在双十一花费了300元,全部是用来购买抽纸、洗手液等日常生活用品;安徽商贸的解修斌则买了几箱方便面,以备不时之需……

自我投资 提升综合能力

提升自我,投资未来,仍然是当下大学生的关注点。只要在各个高校走一圈,很容易能看到各种校外培训机构的宣传海报,有考研辅导班、公务员考试培训课程、专升本辅导,也有驾校培训、英语培训、计算机培训……每项培训的价格都需要不少钱,但学生们对自己的投资热情依然高涨。魏萍说,自己学的是物流专业,以后对计算机应用能力要求肯定比较高,所以,刚入学时,她就在校外报了计算机二级培训班,想提前掌握一些基本的办公软件。“不过这些都值得,这是对未来的一种投资,花起来不心疼。”安徽信息工程学院的付博成说,他每个学期几乎都有这样的额外支出,比如英语六级前45天的冲刺班,花了200多元;这个学期他购买了在线的每日阅读提高推送,花了99元。

追逐时尚潮流 容易跟风消费

除了日常生活学习的必要开支,大学生们剩下的生活费都去了哪里?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女生爱买衣服、男生爱买篮球鞋。在高校园区德胜广场的一家运动服装商店里,店主告诉记者,附近的大学生经常来他们家买衣服,他发现,男生们往往对衣服并不讲究,可是买鞋子却很舍得。“一件品牌的运动装也就200元左右,很多学生并不‘买账’,可是一双正版的篮球鞋动辄就是800多,学生们却出手阔绰。”该店主也一度纳闷。在安徽中医药高专采访时,记者也试图找寻答案。“800多算什么,现在年轻人都流行穿AJ,一双正版的少说也要一千多。”庄学强说,男生都喜欢打篮球,对鞋子的要求自然很高,他有几个同学,正在攒钱,准备买一双。在芜湖其他几所高校,关于男生对鞋子品牌的认同,答案如出一辙。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对女生来说,逛商店、上淘宝、找代购……似乎永远乐此不疲。她们的消费热衷跟风网络热点和一些达人潮牌。“现在有个流行词,叫‘抖音同款’,你上淘宝一搜,但凡是卖的火的,大部分都打着这个标签。”大一新生魏萍说,自己高中时喜欢玩滑板,她把滑板也带到了学校,正当她打算加入学校的轮滑社团时,发现同学们已经开始玩起了“长板”,自己原来的“短板”早已淘汰,“来学校才知道,这又是被‘抖音’炒火,我带来的‘短板’都没好意思拿出来,最近打算买一个‘长板’。”

追求生活品位 学习娱乐两不误

在各种消费之余,记者注意到,和80后、90后这一代相比,如今的大学生们,对生活品质和文化娱乐的追求也日渐浓厚:精心装扮寝室,冬夏两季使用空调,安装网络;周末和同学看场电影,点杯咖啡泡泡书吧;办张健身卡,锻炼洗澡两不误……当然,还有很多学生将“说走就走的旅行”作为他们每学期末都要完成的“小目标”。“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每次旅游,都是一次人生的体验,我和同学正在攒钱,等放假了,背着书包就出发了……”鲍佳利说。

□ 本报记者 唐乐燕 卫晗慧/文 梅韬/摄

新闻推荐

第二十四批转办件查处整改情况网上公示

本报讯(记者夏胜为)截至12月4日,中央第三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转办的第二十四批86件环境信访举报问题中,经查属实75件,不属实11...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

相关新闻:
两种感冒药被叫停2018-12-05 10:18
猜你喜欢:
评论:(同学们,你的 生活费 去哪了)
频道推荐
  • 六安市金安区市场监管局依法清理“僵尸企业”不断优化营商环境
  • 合肥虾市转冷“量价齐跌” 今年市场上以本地小龙虾为主,与往年相比售价下降20%左右
  • “00后”,书写不一样的青春
  • 乘地铁 学国家安全知识
  • 消费市场发展稳中向好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