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您的书房有多少藏书,都是哪些类型?
张诗群:说实话,我们家最大的一间房就是我的书房。拥有一个独立书房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十年前入住新居后,这个梦想得以实现,但书房的藏书并不多,不过一千来册,与很多动辄几万册藏书的朋友相比,这实在是相形见绌。
我是一个不太善于归类的人。看到一本喜欢的书,不多想,想拥有它阅读它,于是收入书房。但大致分来,仍可分为古籍文献、文学书籍、友人赠书这三种类型。其中文学书籍最多,作为一个爱写作的人,这容易理解;古籍文献可以视作工具书,最大的功能是为写作提供查阅的方便以及文史知识的吸收;友人赠书我是很珍视的,每一位作者为此倾注的心血,我感同身受,因此,它们端端正正地占据了我书橱的一部分。
记者:您喜欢读哪一类书?
张诗群:我喜爱读的书似乎没有统一的样式。前几年爱读祝勇、周晓枫的长篇散文,他们广博的知识背景和深微的生命体验让我着迷,也喜欢李娟的那些毫无矫饰、自然性灵的文字;近几年又喜欢读名家小说和古代小品文,爱读《世说新语》《小窗幽记》那样风骨纯正又智慧机巧的文字。也许是年龄使然吧。
记者:您平常会买哪些书?
张诗群:这些书基本上是前几年添置的,近几年购买的新书反倒不多,因为渐渐适应了网上阅读。新的阅读方式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购书的频率,尽管它远远代替不了翻开一本纸质书时所产生的充实和愉悦感。在近几年的购书单中,像《史记》《唐才子传》《山海经》《大唐西域记》以及鲁迅文学奖获奖者作品等,数量更多一些,因为除了阅读,它们还值得长久地收藏。
记者:您对现在的电子书、网络书有什么看法?
张诗群:在阅读方式上,我们这一代人应该是承上启下的一代,我们喜欢手执书卷时那种踏实的宁静愉悦,也不排斥微信读书、百度阅读或是腾讯读书,后者是时代发展的必然,它们将传统阅读方式的坚固城墙凿开了一扇八面来风的窗,海量的电子书前所未有地丰富了我们的阅读空间。
但我以为,电子书和网络书无论怎样丰富便捷,也无法替代纸质书所承载的文化。一本书的装帧设计、形状厚度,乃至独有的油墨纸张味道,以及阅读者随手记下的书边碎语,是电子书和网络书无法提供的,这不仅是一种阅读方式,更是几千年来的文化传承。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时代发展到要将传统纸质书的阅读作为一项非物质文化遗产来保护的话,那将是一件十分遗憾和可怕的事情。
记者:有何读书习惯可以和读者分享?
张诗群:我有一个很不好的阅读习惯,也许和所有阅读者的习惯相反,那就是越是喜欢的书,越是舍不得读。这是一种奇怪的思维,也许与小时候过的苦日子有关。小时候好吃的零食少,总是将最喜欢吃的东西留到最后,慢慢地,一点一点地消灭掉,这个过程持续时间很长。成年后的这种奇怪的读书习惯便是这段经历留下的投影。
对待一本特别喜欢的书,我总是十分慎重甚至是庄重的,总会想留到自己最得闲的时候,杂念最少的时候,所有的状态都恰恰好,这时才可以认真地翻开来读。大部分时候,我是个随心自适的人,一本书让人生的某个时刻有了郑重的仪式感,想想也真是特别。这种习惯导致的后果也很不妙,说来惭愧,至今我的书架上仍有几本特别喜欢的书,一直还没有翻开过,而它们周围的几本,很早以前就看完了。
记者:很多读书人对借书比较反感,您的看法呢?
张诗群:虽然袁枚有一句“书非借不能读”,但我还是不太喜欢“借书”,这包括找别人借书,以及别人向我借书。偶尔借书,要么是非常好的朋友,要么是书太喜欢。啊——忽然想起,我这里还有一本从朋友那里借来的书,差点忘记了,惭愧惭愧,我会尽快还他!你看,我这么自律的人都会忘了还书,可见再值得信赖的朋友也总会有借无还,哈哈。记得很多年前,一位熟人借了我一本新书,那本书我自己还没来得及看。等他想起来还我的时候,已经是四五年后,一本新书早已成了一堆烂纸,我再也没有去翻一下,也觉得索然寡味,自此对借书这件事有了很深的芥蒂。
记者:您觉得哪本书对您的影响最大?
张诗群:我一时真想不起来哪本书对自己的人生有大的影响,如果说喜欢哪些书,哪些书曾对自己的心灵有所触动,我能数出几本: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川端康成的《雪国》、普里什文的《大自然的日历》,还有曹雪芹的《红楼梦》、祝勇的《江南:不系之舟》、李娟的新疆散文系列以及严歌苓的小说,还有“湘西王”陈渠珍的《艽野尘梦》等等,它们让我感知到了灵魂深处的宁静、丰富、人世的苍茫开阔以及文字的魅力。
记者:您出版的作品中,最满意的是哪一本?
张诗群:很遗憾,写到现在,我也没有写出一本最满意的书,尽管不同版本的书目前已经出了十多本,尽管也有读者朋友喜爱它们。我想缓慢地写一本书,去除了功利、浮躁和坚硬痕迹的书,是完全从内心流淌出来的,也许没有迎合大众但是自己很喜欢的一本书,只是,目前这本书仍遥不可期。
记者 郭青
作者简介
张诗群,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安徽文学院第四届签约作家,芜湖市作协副主席。作品散见《小说月报》原创版、《读者》《安徽文学》《边疆文学》《西湖》《福建文学》《雨花》等报刊,出版文学专著《不负时光不负爱》《浮生六记——浮生与温暖》《在最好的年华遇见你》《锦瑟华年有情痴》等多部。获首届丰子恺散文奖、中宣部征文一等奖、安徽省“金穗”文学奖一等奖等多类奖项。
寄语——
黄庭坚说过,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在我们读过的书里,有养育心灵的土地、阳光和雨水,我们的内心因此丰沛而柔软。所以,爱上阅读吧,为心灵植一片清凉的绿荫。
新闻推荐
星报讯传徽风皖韵,搭戏迷舞台。昨起,有戏安徽·首届“全国戏迷春晚”复选活动在合肥正式拉开帷幕。有戏安徽·首届“全国戏...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