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孙鸿
在寿县人民法院,提到李璐这个名字,同事们总会报以赞许与敬佩的目光,不仅因为她办案公正,两袖清风,也因为她孝敬父母,堪为榜样。
进入法院二十余年以来,李璐先后在基层人民法庭和立案庭工作,秉持着对法律事业的赤诚,她一直发扬着“螺丝钉”精神,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不骄不躁,兢兢业业,从书记员到助理审判员、审判员再到法庭副庭长,她忍着病痛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人民审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多次被评为法院先进工作者、优秀公务员。
在基层法庭,李璐着力继承优良的司法传统,为了方便群众,经常深入乡村,走街串户,到田间地头办案,为群众排忧解难,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多年来,她共处理了近一千多件婚姻家庭、赡养、简单债务、财产损害赔偿等纠纷,做到事实清楚、程序合法、说理明晰、裁判公正,无一错案、无一引发上访案件,取得非常好的法律与社会效果,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被任命为寿春法庭副庭长以来,李璐对自己的要求更加严格。做为审判员,她个人要承办大量案件,要对自己审判的案件质量负责;作为副庭长,其他审判员承办的案件她要担任审判长,做好把关;作为妻子与母亲,她要为家庭与孩子操劳;作为女儿与儿媳,她要对父母、公婆尽孝。李璐的娘婆二家均在寿县边沿的偏僻农村,母亲、公婆均已耄耋之龄,母亲瘫痪在床体弱多病,均需要照顾。李璐和丈夫商量后将老人接回家中,嘘寒问暖悉心照料。但她从未请过一天假,也从未因此耽误一丝一毫的工作。
由于多年加班加点的工作,李璐积劳成疾,身患多种疾病,她怕耽误工作从未请假医治,仅仅购买了一些药品简单止痛,直到2012年12月份,病情恶化的她才到合肥做了检查,结果被诊断为结肠癌。接诊大夫埋怨她就诊不及时,简直是为了工作不要命了。李璐在安徽医科大学做了肠道肿瘤切除手术,这一次幸运降临到她的身上,手术成功了,李璐第一次从死亡线上走了回来。
术后,经过短暂修养,李璐又重新回到了自己热爱的审判岗位上,和大家一对一分案件、办案件,半年期间办理案件50多件。李璐说,能回到岗位上,打心眼里高兴。但接下来的事情是人们没有料到的,2013年8月,李璐又被检查出淋巴癌,不得不远到北京进行化疗、放疗。长期化疗使得李璐的头发几乎掉光,为了不耽误工作,身体稍好点,她又坚持戴着假发回单位上班了,和同事们一起开庭、办案,接待当事人,始终展现出最乐观的一面,带给大家满满的正能量。
可就是这样一位办案能手、岗位标兵日前毅然作出了放弃员额的选择(司法体制改革后,法官、检察官实行员额制,放弃员额意味着牺牲经济利益,影响职称晋升),这在其他人看来难以理解。可她总是微笑着说,“我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要把员额让给那些年轻朝气、身富力强的同事们,自己负责做好审判辅助工作,希望能为法院多做一些贡献。”
“公生明,廉生威”,作为一名在法院工作了二十多年的同志,李璐深有体会,也更明此理。从事民事审判工作二十多年来,李璐秉着“司法公正是审判工作的生命”信念, 时刻严格要求自己,保持一名共产党员应有的严谨作风。在审判工作中,坚持原则,以身作则,自觉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不受经济利益所驱动,不为人情关系所左右,受到了人民群众的高度赞扬。2016年李璐先后被评为“淮南好人”、“安徽好人”;2017年年初又被评为“中国好人”、“安徽省三八红旗手”;2018年10月31日,记者又从市妇联获悉,李璐家庭获得由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授予的“全国最美家庭”荣誉称号,谁说女子不如男,巾帼英雄本色显。
图为李璐和家人在一起。
新闻推荐
本报讯10月29日下午,市卫计委副主任沈慧珍、流动处处长孙冰宾,安徽大学教授孙中锋一行,到胜利路街道红旗社区和长淮街道...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