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教育比成绩更重要□灵子
在孩子的成长中,缺少了生命教育这堂课
近些年,关于“儿童自杀”的新闻层出不穷。喝农药、跳楼、上吊,自杀前写下遗嘱,或拍下视频跟亲人道别——孩子们的自杀计划如此成熟,令人震惊、悲痛。
2017年11月14日晚上10点,一个10岁的小女孩在家喝农药自杀身亡。在生前录下的视频中,她说:“再见了。虽然你们(父母)打我骂我,但是我知道一切都是对我好,我真想在天堂照顾你们一辈子。”“记住我的样子了么,我的样子很漂亮的。”……
在“赴死”的路上,小女孩没有表现出一丝悲伤。她那么冷静,那么轻描淡写,又那么令人心疼、难过。她为何一点不留恋人世?一点不爱惜和敬畏生命?—因为在她的成长中,缺失了生命教育这个课程。
生命教育是什么?生命教育,是教会孩子敬畏生命,为自己而活;Ta是自己的希望,而不是父母的。它能教会孩子:对万物的绽放而感动,为万物的衰败而悲哀,为他人的死亡而悲悯,为自我的生命而怜惜。
然而,很多家长不知道生命教育的重要性。他们把孩子当成实现梦想的工具,让孩子感受不到生命的快乐和意义,以致孩子把死亡当作“任意门”,一遇到困难和挫折便选择“穿越”。
据上海市委的一项调查显示,在被调查的2500名上海中小学生中,有5.85%的孩子曾有过自杀计划,有34.39%的孩子曾有一闪而过的“活着不如死了好”的想法,而绝大多数的父母却对此一无所知。
最后,孩子走了,只留下父母的悔恨。
别让成绩成为对孩子的唯一要求
为何孩子会如此漠视生命?一项调查显示,在儿童自杀原因的排列中,学习压力过重被排在第一位,占比为45.5%;其次是早恋(22.7%)、父母离异(13.6%)。
经调查,上文提到的那个自杀的10岁女孩,在家中排行老二,上有姐姐,下有弟弟。她成绩不好,经常被妈妈打骂,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这成为她自杀的主因。
太多的家庭把优秀的成绩作为对孩子认可的唯一标准了。这让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温暖,感受不到生命的希望,他们要么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要么选择结束他人的。
于是,才会出现那么多孩子向父母、老师持刀相向的新闻:2017年11月12日,47岁的中学班主任鲍方被自己的得意门生、16岁的罗某杰刺26刀身亡;2017年8月11日上午,安徽一位女子被自己14岁的儿子刺杀身亡,只因她对儿子的学习管教太严……
思想家别林斯基说过:“我们会成为木匠,会成为钳工,会成为工厂主,但会不会成为一个人还是一个问题!”在教育孩子的路上,教会他们做人,教会他们对生命敬畏,或许比教会他们如何在学习上取得高分更重要。
父母要明白的是,送孩子去上学,不是为了让他们获得高分,而是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增长自己的见识,完善自己的心智,磨练自己的意志,让自己的生命更加丰富和饱满,感知生命的乐趣。
一个身心健康、内心充盈有爱的平凡人,永远比一个自私乖戾的天才,活得更有趣,更快乐,更有希望。
孩子,你是你自己的希望
很喜欢海桑写的一首诗《给我的孩子》。诗中,他说:“孩子,你不是我的希望,你是你自己的希望;你何妨做一个全新的梦,而那梦里,不必有我;你不是我的财富,如果你一定是财富,那你是时间的财富,是未来的财富……我爱你,我的孩子,我爱你,仅此而已。”
最后那句“我爱你,仅此而已”,道出了父母对子女的爱,是祝福与成全的真谛,而不是束缚与绑架。孩子终究要走上自己的路,而那条路上,不必有父母。父母与孩子,只是对方人生的某个部分,而不能一直相伴。
可有太多父母,把孩子当作自己人生的全部希望,使孩子失去了对自己人生的希望。孩子的厌世、自杀,是对父母最无声而决绝的反抗。
不要过于在乎孩子的成绩,多关心孩子的爱好、情绪与梦想。
父母与子女的相遇原本是美好的,孩子的到来让父母体验到了更丰富的生命,而父母是带领孩子探索生命乐趣的导师。
父母与孩子都要努力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而不是强迫对方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如此,我们才能教会孩子珍惜和感恩生命,明白:一个生命从胚胎孕育到成长是一个多么奇妙又美好的过程;一粒种子破土发芽、茁壮成长有多么令人感动;日月星辰、朝阳晚霞、阳光雨露,是多么美妙的自然现象;一个生命的陨落多么令人痛心,但我们可以用记忆将其延续……
亵渎生命,是世界上最大的罪过。梭罗每天早晨做的第一件事,是告诉自己一个好消息。他会对自己说:“能活在世间,是多么幸运的事。现在,需要你立即行动,去做你想做的事情。”
告诉孩子:每个生命的存在,都是一种幸运,都值得敬畏。
近年来,儿童自杀率呈现了上升的趋势。为何孩子如此不珍惜生命?
有数据显示,儿童自杀的主因是学习压力,其次是早恋和父母离异。从中可以看出,在孩子的教育中,中国父母仍然最在乎成绩;同时也可以窥见,中国父母缺乏处理好自己情感问题的能力,以致给孩子带来了不可逆转的伤害。
其实,归根结底,是中国父母缺乏对孩子的生命教育,才导致他们走上了死亡的路。
生命教育应该是:让孩子懂得生命的可贵,懂得敬畏生命;懂得活着的美好,懂得死去时的悲伤;懂得爱与被爱,懂得珍惜与感恩;懂得追求生命的价值,绽放生命的光彩,实现生命的辉煌;懂得为自己而活,而不是父母。
生命教育,是一个家族的精神传承,也是家庭能给孩子的最好的精神供养。
新闻推荐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支持科技创新若干政策》(皖政〔2017〕52号)和《安徽省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在皖创新创业实施细则》...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