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张恤民 洋县依靠优越的资源优势,牢固树立绿色环保循环发展理念,加快转变产业培植方式,以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把发展生态农业作为经济增速的引擎,绿色满眼硕果累累,帮助百姓奔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在位于梨园景区的洋县朱鸟农业生态科技示范观光园区,园内绿色宜人、串串绿中泛红的葡萄预示着丰收的好年景。在园区的各个观赏点,三三两两的游客在谈笑中呼吸着新鲜空气。该园区占地500多亩,投资2000万元建成了梨果、葡萄、樱桃、紫心红薯等有机农业示范区、丹桂、红枫、樱花、银杏风景园林示范区以及其他特种作物示范区20余个。
这几个园区发展迅速,使群众种植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不仅对原有果树进行改良,还积极建设新的基地,已带动周边群众发展有机水果4.2万亩,年增加经济效益6000万元。园区吸纳贫困户农民工300余人,安置了残疾或有智障人员就业,年增加收入超过600万元。
在龙亭镇杨湾村王学鸿的百亩瓜蒌园基地里,长势喜人的瓜蒌蔓已布满了整个架棚,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高产年。谈起种植瓜蒌,身体壮实的王学鸿感慨地说,为了摆脱贫困,他从2014年底开始,自费到浙江、安徽考察了瓜蒌种植,发现这种新兴的休闲食品很畅销,就下定种植瓜蒌的决心。当年,他在洋州街道办木瓜园村流转到87亩土地,2015年春天全部种上了瓜蒌。播种、水泥制桩、拉丝布网、小苗移栽、田间管理……样样按规范操作。打井、买三轮车、高扬程水泵、旋耕机、除草机、田间管理设施一应俱全。
连续几年收成4000多斤,年创收超过10万元,率先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王学鸿致富不忘乡亲,他手把手给贫困群众传授种植和管理技术。目前,该县瓜蒌种植已多点开花,面积达到2000多亩。
钻进洋州镇草坝村梨园,即使你弯头低腰,硕大的梨果也不时撞上你的身体。该村支部书记刘开昌指着一棵挂满黄金梨的树高兴地说:“像这棵有五年树龄的梨树产量达到300多斤,至少能卖500元,目前全村近4000亩梨园中有1300亩黄金梨,今年预计每亩收入可达到1.2万元。同时,该村还规模化发展优质黑米5600亩,增收达到12万元。
被称为”陕南厚朴第一村“的关帝镇大西沟村,依托优越的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林、把经济效益较好的厚朴列为主导产业。通过20多年的发展,大西沟村的厚朴从最初的600亩发展到现在的2.8万亩。占山林面积的33%,人均达到50亩,年总收入300万元。
目前,该县以菜果药米等绿色主导的有机产业发展迅猛,认证有机产品14大类76种13.2万亩。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省住建厅专门下发通知,要求开展集中清理活动,规范电动自行车停放和充电设施规划管理。对乱停乱放、乱拉电线的车...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