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媒内参导读:安徽卫视《家风中华》节目将触角伸向社会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从家庭这个小切口入手,从家训家规中聚焦传统文化、展示中华家风。
2018年6月29日下午,安徽卫视2018《家风中华》策划恳谈会在北京中国传媒大学举行,此次会议以“青春燃亮家风传承”为主题,安徽卫视将“放宽视野再说家风”。
会议现场,嘉宾们首先对安徽卫视播出的《家风中华》第一季节目给予极大肯定。节目嘉宾上海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和东至周氏周启晋先生、周启群先生分享了参与感受。
钱文忠教授认为一档好的节目必须要有好的主题,小成本也要有正能量大情怀,安徽卫视《家风中华》积极响应广电节目须遵循“小大正”的创作原则。
周启晋先生说,安徽池州东至周氏,“百年书香、富而好礼”一直秉承着“闭门耕读继家声”的优良家风。20世纪下半叶至今,东至周家从官宦、工商转向文化学术领域,逐渐形成一个庞大的学术家族,学术大师辈出:如戏曲史专家周志辅、金石学家周季木、翻译家周煦良、红学家周绍良,还有史学大师周一良、数学大师周炜良等。
作为社会各界代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生导师陆地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影视戏剧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关玲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副研究员冷淞博士、中国传媒大学播音艺术研究所所长柴芦径教授等国内知名专家学者畅所欲言,纷纷为安徽卫视《家风中华》节目献计献策,提供了许多新思路、新创意、新设想。
新华社、经济日报社等国内知名媒体对策划会进行了深入采访。安徽卫视《家风中华》制片人张环、杨涛等栏目组成员就新一季《家风中华》节目创新问题和参会专家学者进行密切交流。
《家风中华》是安徽广播电视台大型原创演播室文化类节目。《家风中华》(第一季)于2017年11月21日至2018年2月6日在安徽卫视晚间黄金档播出。节目播出后得到市场关注、官方好评。
《家风中华》风气东方美,用“家”这个最能触动中国人内心的文化标签,让家风走心、暖心,充满正能量。
中宣部新闻局《新闻阅评》(第506期)刊登专题点评文章《安徽卫视充实中华民族精神宝库》,充分肯定安徽卫视《家风中华》“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找准中华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结合点”。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收听收看日报》(第306期)刊登专题点评文章《安徽卫视“家风中华”赋予家风故事新时代内涵》,充分肯定安徽卫视《家风中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人民日报刊登文章《家风故事代代传》;光明日报刊登文章《小家风呈现大国风》。《家风中华》在移动客户端传播力强,赢得新媒体的青睐。该栏目在2018传媒内参指尖影响力高峰论坛上,荣获最具影响力综艺节目奖(道德类)。可以说,《家风中华》节目开播后,引发了新一轮电视文化传播在社会主义正确价值观建构中作用的讨论。
数据显示,安徽卫视《家风中华》单期节目最高收视0.325%,屡次位居省级卫视同时段第3位、第5位。
以小见大:深入透视小家故事,
用文化带动家风传承
“一家三代五人从军”的故事让观众热血沸腾;“水花兄弟”何冲、何超在赛场上的奋力拼搏扣动着国人的心弦;董家人六十年前的老帐本给观众历史的回味;堆积三百六十多年的“陈草薋”让每个人叹为观止。在新鲜出炉的第三期节目中,还有清代著名建筑世家“样式雷”家族规矩为上的匠人精神以及京剧谭家严苛、百善孝为先的家风……
内容为王:精心打磨故事
用家风温暖人心
在这一创作理念下,节目组围绕每期主题,邀请两个家庭讲述不同故事。第一季12期节目从全国甄选出24组家庭进行节目录制。
有安徽三代人义务当邮差,有浙江五代人坚守灯塔,有北京七代人规矩传家,还有四代教育世家陶行知后人,传承着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
虽然这些家庭分布在中国的不同地区,担负着不同的使命,但他们都默默传承着一样崇高的家风文化。“用故事传播文化,让家风践行美德”。
盱衡大局:家风蕴藏千年文明,
教化托举大国梦想
安徽卫视《家风中华》节目将触角伸向社会最重要、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从家庭这个小切口入手,从家训家规中聚焦传统文化、展示中华家风。
节目组力邀著名学者钱文忠教授担任文化嘉宾,为观众解疑释惑,现场点评,成为带领观众探寻家风背后文明基因的导师。钱文忠教授在节目中说:“一代人无法形成家风,两代人也未必能形成家风,而几代人才能体现家风的传承”。应该说“家风蕴藏千年文明,教化托举大国梦想”。
本次策划会召开为下一步节目录制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安徽卫视《家风中华》制片人张环表示:要借助学界和传媒界的力量,在传播传统文化精髓的同时,展家风传统,讲中国故事。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安徽省出台“皖企登云”行动计划(2018-2020年),将从建设云平台、应用云业务、发展线上产品、完善线下服务四个方...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