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去年11月10日,合肥市长江中路(马鞍山路至环城西路)改造启动施工。日前,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探访发现,长江中路一期改造已基本完成。在这次改造过程中,“安徽第一路”不仅面貌一新,还运用了许多新科技,还有“机器人”出手,降低了改造的综合成本。
长江中路的地下雨污水管道为2008年新建,经过近10年的使用,不少管道出现了破损、裂缝,如果破除地面进行大面积更换,会带来改造综合成本的提高。“这次改造我们引进了一种高科技的修复工艺,不用破除路面就能修复管道。”庐阳区重点局市政科工作人员苏睿解释说,这种修复工艺被称为UV—CIPP修复工艺,简单来说,就是向管道内放入一个树脂材料,之后进行充气、固化,从而达到保护管道的目的。
“这种树脂材料就像一个长条状的气球,外观是黄色的,我们利用检查井将树脂材料放入管道,再向内充气,让其紧密贴合管道内部。”苏睿说,最关键的一步还需要机器人来完成,机器人进入管道后,通过照射紫外线灯让树脂材料固化,从而完成修复。据了解,长江中路地下3000余米的雨污水管道都使用了这种方法进行了修复,只有少部分破损严重的管道通过开挖路面进行了更换。“新的修复工艺不仅可以做到无损修复,‘保质期\’也能达到50年以上,同时避免了封闭施工造成路面拥堵。”杨璨新安晚报安徽网大皖客户端记者姚一鸣/文刘玉才/图机器人在管道中工作。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汪潜)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和改革开放40周年,昨日,由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主办,市文化委员会、安徽师范大...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