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记者 朱思雄 韩俊杰
从长江安徽段最上游的安庆市同马大堤(段窑)到最下游的马鞍山市驷马山皖苏交界处,放眼沿江五市,产业结构多以化工、冶金、水泥熟料、玻璃加工、矿山开采为主,重化工业占到全省比重的60%……
去年芜湖拆除清理非法码头191个,释放岸线27公里、滩涂陆域244万平方米;安庆拆除沿江湿地水面围网90余万亩,城区6家重化工企业搬迁入园或关闭……为保一江碧水东流,安徽分类整治沿江企业,推动转型升级,迈向高质量发展。
强化属地管理责任,梳理登记长江入河排污口2072个
产业结构不优;长江岸线功能区规划落实不到位,特别是开发利用区生产、生活、生态三区混杂;沿江流域污水处理不到位、截污不彻底,仍有不少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入江,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仍较严重;体制不健全问题突出,统分结合、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保护挑战不小。
“禁新建”“减存量”“建新绿”……安徽提出7项生态环境硬约束机制,有序推动沿江污染企业搬迁改造,从健全多元投入、生态补偿、协同合作机制上破难题。“要加强水资源、水环境、岸线、航运、绿色产业等方面的横向配合,强化跨市界水体上下游地区政府的纵向协作,实现统一检测评估、统一监督执法和统一督查问责。”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将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丽长江安徽段作为生态文明建设重点工程,安徽成立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同时,按照属地管理原则,把责任落实到相关区段、相关工作的具体单位和具体人员,实现定岗、定责、定事、定人和定时。
去年以来,安徽省组织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专项检查,梳理登记排污口2072个,其中长江干流68个。创新全方位、立体式监管机制,确保入江水质全面达标。下一步,将加紧实现对园区企业排污、治污设备运行、数据监测进行全覆盖,使所有污水纳入统一管网。
针对中央环保督察反馈问题,安徽推动日常督查和定期督查、重点督查相结合,特别是严肃查处破坏生态环境典型案例。马鞍山发现的53个固体废物环境问题,立案5起,判刑3人,采取刑事强制措施36人。“要注重长效健全机制,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加强源头管控和过程监管,建立固废危废联防联控机制,保护皖江一江清水。 ”安徽省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
实施生态复绿工程,沿江1公里内不再新批建设项目
长江污染在水中,源头却在岸上。安徽在皖江沿岸对关停搬迁的企业、废弃码头、港口等全面实施生态复绿工程,确保“应绿尽绿”,推动长江干流两岸植树造林、主体功能区布局和生态安全屏障基本形成。
沿江五市步调一致抓整改。重化工企业清零、入河排污口清零、饮用水源地环境问题清零;安庆在长江干流岸线1公里、5公里、15公里范围内,重点开展“十清四控四优”措施;芜湖则分别细化为重点生态建设区、生态环境严管区和绿色发展先行区,实行最严格的保护;池州将所有长江岸线截污纳管纳入统一污水管道,确保入江水质全面达标……
1个多月前,池州507码头上一片狼藉:固体废物堆积,选矿尾渣直接倾倒长江,空气中弥漫着刺鼻的味道。如今,1200多亩土地复绿,小码头实现治理。在现场指挥的池州市政府副秘书长吴飞说:“通过地毯式排查、网格化管理,固体废物非法转移、倾倒、处置专项整治行动取得积极成效。 ”
为推进滨江生态岸线整治,铜陵市近年投入超10亿元,拆除码头、非法码头设施178处,建成全长4.1公里的滨江生态公园。 “铜陵拥有131公里长江干流岸线,江北近岸区域绿化覆盖率偏低。 ”铜陵市政府主要负责人表示,对已拆除码头要加快进行生态复绿和岸线修复。
沿江1公里以内,除事关公共安全及公众利益的建设项目外,一律不再新批项目,已经批准的项目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对5公里、15公里以内的项目,分别制定严格的环境准入门槛,实施备案、环评、安评、能评等联合审批,未落实生态环保、安全生产、能源节约要求的,一律不得开工建设……安徽出台规定,剑指源头治理。
建设培育生态环保项目,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生态环境问题也是产业发展问题,一方面要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倒逼企业搬迁改造,实施清洁生产。另一方面要以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 ”马鞍山市委主要负责人说。
聚焦实现园区、企业、项目高质量发展,安徽省提出,要树立“生态项目是最大的项目、环保项目是最好的项目”意识,建设一批低碳、绿色的循环产业园区,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企业,建设一批高效益、无污染的好项目。
“去年,芜湖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2.4%,占规上工业比重26%。 ”市委主要负责人说,芜湖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完成技改项目999亿元,增长33.8%。每年安排10亿元推进37个重大研发创新平台建设,力争建成10个以上全国领先的高端研发创新平台。
引导产业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化,安徽既围绕现代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有机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整合存量形成龙头,又围绕电子信息、机器人、全域旅游等新兴产业,培育增量形成集聚。通过推进绿色发展,推动产业智能改造、绿色改造,安徽发展的稳定性协调性显著增强。
“我们要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走出一条水清岸绿产业优的发展新路,为永葆长江生机活力、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黄金经济带作出贡献。 ”安徽省委主要负责人表示。
新闻推荐
本报讯6月21日,记者从省物价局获悉,近期安徽省物价局会同省财政厅核定了预防接种服务收费正式标准,比2017年核定的试行标准...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