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夏胜为
带着摄像器材和定位设备,6月中旬,省环境监察局局长肖莆与同事登上秸秆禁烧督查车,在马鞍山、滁州、蚌埠、淮南等地督查秸秆禁烧情况,就发现火点情况进行定位记录,并交办地方查处。
“三夏”时节,在江淮田间地头,与省环保部门人员奔走在秸秆禁烧一线的,更有覆盖全省市、县、乡镇、村、组五级联动的禁烧工作网络。疏堵之下,秸秆禁烧形势总体良好。省环境监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截至目前,全省火点总数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未发现大面积、连续性的秸秆焚烧现象。
构建网格管控体系,综合施策破解难题
禁烧秸秆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一项重要任务,关系到大气污染防治目标实现。安徽省经过多年实践已探索出疏堵结合之路。早谋划、早部署,5月初,省政府召开2018年秸秆禁烧动员部署电视电话会议,要求各地各有关部门强化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全面落实禁烧措施,坚决打赢秸秆禁烧这场硬仗。省政府办公厅印发通知,就秸秆禁烧落实责任、加强监管、强化督查巡查等相关工作措施进行了细化。
各地成立秸秆禁烧领导小组等协调议事机构,建立以村组为单元的网格化管控体系,将禁烧任务分解到各个节点,将工作责任压实到具体单位和责任人,形成“责任明确、上下互动、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监管体系。
推动落实工作责任,安徽省明确,严格考核奖惩,将秸秆禁烧工作纳入对各市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内容。对禁烧工作不力的给予通报批评,扣减秸秆综合利用奖补资金,同时启动问责;对全年焚烧火点数位于全省前3位且较去年不降反升的市,由省环保厅约谈市政府负责人;对发生大面积焚烧,严重影响空气质量造成恶劣影响的地区,采取区域限批措施。
田间地头驻守巡查,第一时间制止焚烧
严防死守,是秸秆禁烧最直接的手段。
在马鞍山市,当地以“布局合理、便于瞭望、监管有效”为原则,在全市范围按每1000亩至2000亩为单元,设立了600余个村级禁烧工作站。每个工作站按照“八个有”标准进行配备,即有一个棚子、有一组值班人员、有一面旗子、有宣传标语、有一个站牌、有联系号码、有值班记录、有简易灭火工具。禁烧工作中,人员轮班全天候值守,县、镇、村三级流动巡查队进行动态巡查,确保火点第一时间发现、第一时间扑灭,对责任人第一时间问责。
各地在禁烧重点时段,加大巡查监管力度,落实全天候驻守、巡查和值班制度,布置监控点位,组建应急队伍,派出流动哨,做到城市建成区、机场周边和高速公路、国省道两侧,以及自然保护区、文物保护区等重点区域的24小时巡查,确保第一时间发现和制止焚烧行为。
为及时掌握全省秸秆焚烧现象分布动态,省环保厅、省气象局于今年6月1日起,对全省秸秆焚烧火点实行卫星监测,每日对卫星监测情况进行分析调度。
省级督查是推动地方落实属地责任的一大抓手。省环保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委、省公安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安全监管局对各地秸秆禁烧工作实行分片督查,检查各市关于省委、省政府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政策的落实情况,将督查情况作为考核和奖补资金扣减的依据。
“五化”利用变废为宝,为秸秆找到出路
为秸秆找到出路,是秸秆禁烧的治本之策。
6月初,阜阳市颍州区九龙镇叶寨村,大片的麦田收割完毕。种粮大户葛浩新多年前就进行秸秆还田:“好处很明显,粉碎还田提升了土壤有机质和通透性,做到了‘以地养地\’。 ”
近年来,阜阳市大力推广秸秆还田。来自阜阳市农委的信息显示,今年,该市小麦种植面积为740.3万亩,秸秆还田面积占小麦种植总面积的85%。
作为农业大省和粮食生产大省,安徽省年产生农作物秸秆量约4800万吨。近年来,安徽省大力推进秸秆综合利用,完善秸秆综合利用长效机制,有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农作物秸秆利用率从 2012年的 58.4%提高到 2017年的87.3%,并在全国率先提出要大力发展以农作物秸秆资源利用为基础的现代环保产业。
肥料化、基料化、饲料化、原料化、能源化等“五化”举措,是将秸秆“吃干榨尽”、变废为宝的途径。为推动安徽省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做大、做优、做强,6月15日,2018安徽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博览会在合肥滨湖国际会展中心举办。
组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博览会全面展示国内外秸秆和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最新成果,集中签约96个项目,总金额275亿元,将有力推动安徽省秸秆和畜禽废弃物综合利用产业的快速发展。
按规划,到2020年全省秸秆综合利用率将达到90%以上,其中产业化利用量占利用总量比例提高到42%左右。
新闻推荐
一、“我的夫人”满天飞最近,我以“我的夫人”为关键词,用google引擎在互联网上搜索,得到6170项查询结果。其中自然有重复。...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