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周晓东
为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建设制造强省、发展实体经济、培育新动能,省政府日前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意见》,提出将着力引导制造业中小企业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发展,培育一大批发展速度快、创新能力强、产品质量优、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意见》还提出,打造一批技术服务出色、在国内细分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单打冠军”;壮大一批在国内有重要影响力的“行业小巨人”。力争到2020年,“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3000户以上,其中,主营业务收入10亿元以上 “行业小巨人”50户,成为发展新兴产业的新引擎、引领中小企业转型升级的主力军。
梯次培育,可持续性发展
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的原则,安徽省致力于打造具有持续创新力和竞争力的中小企业群体。实施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指导各市开展市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每年培育入库“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0户,并认定“安徽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500户左右。集中政策资源,扶持一批企业成为国内细分市场领域的“单打冠军”“配套专家”和“行业小巨人”。
创新能力,发挥主体作用今后,安徽省将鼓励中小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技术攻关联盟”,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技术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鼓励高校、科研院所和大型企业向社会开放科技资源,为中小企业创新发展提供支持。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开展技术改造,鼓励企业通过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快装备改造升级步伐。推进“机器换人”,全省每年组织中小企业推广应用工业机器人3000台。“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研发支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创新带动作用不断增强。
强化载体,提升“块状”水平
依托工业园区、小微企业创业基地和产业集群专业镇等载体,安徽省还将提升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块状”发展水平。大力推进合肥国家级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示范城市建设。鼓励小微企业创业基地 (园区)建设标准化多层厂房,降低政府投资建设的工业标准化厂房租金。每年培育认定30个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基地。推进产业集群专业镇建立健全1家融资服务机构、1个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1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或工业设计中心、1个区域品牌、1个专业协会“五个一”公共服务体系。
重铸品牌,提高产品质量
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意识,积极采用卓越绩效、六西格玛、精益生产等先进质量管理模式,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企业对标生产,支持企业主导制定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国际标准。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三品”行动和安徽工业精品培育提升行动,引导企业大力发展智能、环保、健康产品,每年培育认定省级新产品300个、工业精品50个。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实施商标品牌发展战略,建设商标品牌公共服务平台,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创建驰名商标、省名牌产品,申报中华老字号、安徽老字号,开展境内外商标、地理标志和农产品商标的注册和维权。
先进管理,夯实人才队伍
依托国内知名高校、科研院所、行业协会商会等开展精准化的理论、政策、科技、管理和法规培训,全面增强中小企业高管发现机会、整合资源、创造价值、回馈社会的能力。每年评选全省制造业优秀企业家50名,培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管1000人次,组织一批“专精特新”领军企业家赴德国、日本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培养一批具有全球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鼓励有条件的中小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提升技工队伍素质,打造具有工匠精神的企业技工队伍,每两年评选200名安徽省技术能手、100名安徽省技能大奖获得者、50名 “江淮杰出工匠”,并打通高技能人才与工程技术人才职业发展通道。
整体部署,协同聚力推进
记者了解到,安徽省将进一步强化省级层面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协同机制,形成发展合力。同时,建立考核评价体系,将“专精特新”发展情况纳入省政府对各市的目标考核。要求各市结合实际制定“地方版”和“加强版”政策措施,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加大对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推进工作的督查力度,对执行政策不力、落实政策不到位的地区和部门进行通报。
安徽省还将强化资金支持,充分利用现有政策资金,加大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设立并运营省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基金,主要投向“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在优化金融服务方面,创新信贷产品和服务,大力推广 “税融通”、续贷过桥资金及新型政银担业务等金融创新产品。
新闻推荐
省九三学社呼吁:讲好“地名故事”,延续城市文脉让人们通过老地名“找到回家的路”
地名文化是地域文化的重要内容,是城市文脉的重要载体。安徽省地域广阔,历史悠久,地名文化遗产丰富,但随着现代化的快速发展,大...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