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范孝东本报通讯员 陈玉琴
6月6日上午11时45分,经过3个多小时的采集,张明成功地配合完成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工作。这位来自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的普通员工,成为安徽省第128位造血干细胞捐献者,同时也以47岁的年龄,创造了安徽省年龄最大的造血干细胞捐献者纪录。
今年3月底,淮南市红十字会接到一份“加急”通知:志愿者张明造血干细胞样本与河南一名病情危急的患者初配成功,高分辨配型采样和体检需要在规定时间内一并完成,越快越好。
这份“加急”通知,让工作人员犯了难。因为捐献志愿者往往采样时间已久,突然接到这样的通知,无法给志愿者提供考虑和准备的过渡期,工作人员感觉困难重重。
“对方的生命可能没有多少时间了,我怎么配合都行! ”张明接到通知后,没有任何犹豫,一口答应了捐献的要求。随后,没有一点耽搁,自己驱车从70多公里外的公司来到市区进行高分辨配型采样、体检、复检,和患者一样为了生命的需要开始了和时间的赛跑。
与此同时,张明把捐献的事情告诉了家人,得到了一家人一致的支持。“救人一命,天大的好事! ”同是党员的妻子为他点赞。 “你放心去吧,孩子有我照顾,等你捐献回来,我给你多做点好吃的! ”母亲这样鼓励儿子。 “你在合肥捐献,我们轮流陪你! ”在合肥工作的哥哥、弟弟为他加油。 “爸爸加油,你是我心目中的救人英雄! ”上高二的儿子为他自豪。家人的鼓励和支持,给了张明更大的动力。
体检结果出来后,部分指标不符合要求,“需要复查,且不能久等! ”红十字会的电话一挂,张明立刻行动起来,积极调整生活习惯、加强锻炼,为了监督自己,每天下班后坚持跑步“打卡”,加强锻炼强度,注意饮食。功夫不负用心人,6天之后,张明参加复检,各项指标全部合格。
6月6日,张明走进了中科大第一附属医院的手术室,顺利完成了自己的使命。走出手术室的那一刻,他的脸上露出了满足的笑容:“这段时间我一直在为这一天作准备,希望能让受助的患者重燃生命之光。 ”张明说。
新闻推荐
2018年6月7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又拉开了序幕。两天中,当人们的视线都聚焦在考生身上时,有一群人却在默默地用行动为高考的顺利...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