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柴胜松宋进举郭彤彤
“县经信委‘点对点\’宣传政策,帮助我们申报了扶持项目”、“企业能发展得如此顺利,多亏了县经开区和县人社部门贴心的服务”、“贴心的服务换来高速的发展,相信在和县这片热土上,我们企业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更大的作为”……走进和县各个企业,企业负责人表达了这样的心声,政府的贴心服务赢得了企业负责人的一致赞扬。
“企业有什么困难,尽管跟我们说,我们愿当大家的‘店小二\’。”这是和县各部门在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工作中常说的一句话。凭着这股精神,想发展、要发展、发展快、发展好成为和县各个企业共同的心声。和县围绕“送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聚焦企业发展短板,通过在全县企业中全面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活动,让企业感受到政府的“温度”、政策的“厚度”,真心实意助力实体经济发展。和县全力创优营商环境的各项举措得到了企业认可,增强了企业发展信心,有力地促进了实体经济发展。2017年,和县再次荣获“全省
发展民营经济先进县”称号,考核综合得分在二类县中排名
第1位,2016年在二类县中排名第3位,2015年
在二类县中排名第1位。
“四送一服”让企业感受政府“温度”
为帮助企业解决生产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做大做强,自2013年10月,和县县委、县政府在全县开展了服务企业专项活动,提出“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和县,服务企业就是服务发展”,精心安排,扎实推进各项活动深入开展。去年9月根据省市工作部署,和县积极开展了“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并常态化推进。县委、县政府2013年成立县服务企业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了用地、人力资源、融资、科技、市场开拓和“两化”融合、法律、财税8个顾问组。去年9月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的高规格“四送一服”双千工程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安排县处级领导和县直单位主要负责人对全县重点企业进行定点帮扶指导。各镇、各园区也成立了相应组织,对辖区内其他企业进行联系,实现服务企业全覆盖。同时,县委、县政府为促进优势产业发展,根据县四大主导产业成立了由县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产业发展领导小组,进行对口联系、对口帮扶。
和县建立了服务企业重要工作交办制度对收集整理上来的问题,以交办单的形式通知到县有关职能部门,能够解决的,责令限期解决,不能够及时解决或不能解决的,给出明确答复。同时,每个企业都有一个帮扶联系人,把服务企业工作作为一项常态工作来抓,每月走访企业1次以上,长期坚持。每半年召开一次服务企业恳谈会,邀请骨干企业主要负责人与县负责人面对面进行恳谈。
政策宣传“点对点”企业申报项目不迷茫
“申报并购重组项目已经报上去了,一有消息就通知你们。现在企业还有没有什么问题需要我们帮助解决?”5月16日,位于和县经开区的上海京海(安徽)化工有限公司来了两位“客人”,这两位“客人”是和县经信委的工作人员,自从今年3月份以来,这两名工作人员就成了该公司的常客。“多亏了他们,我们才知道一些扶持政策。”该公司副总经理胡建敏说。
原来,去年,上海京海(安徽)化工有限公司收购了和县化工基地的一家僵尸企业,按照有关文件,上海京海(安徽)化工有限公司可以享受到并购重组政策支持。“要不是县经信委的领导上门,我们还真不知道有这样的政策。”胡建敏说,今年3月,和县经信委的有关负责人上门,为他们解读了有关政策,知道这项政策后,公司就抓紧准备材料上报,“准备材料的过程中,有不清楚的地方,我们随时打电话向县经信委咨询。”最终,材料准备好后被报上去,目前正在审核。
“之所以选择在和县再建一个分厂,就是看中了这里的环境。”胡建敏说,为了建分厂的事情,他们董事长到江苏、浙江等地实地考察,最终还是选择在和县,跟这里好的营商环境有很大关系,“相信今后公司在和县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为了让企业更加全面深入了解和掌握省、市、县相关涉企优惠政策,在做好集中政策宣讲的基础上,今年年初,和县经信委从委机关抽调8名干部,组成四个宣传小分队,深入到全县50家骨干企业开展点对点的政策宣传。他们每到一个企业,在深入企业项目现场全面调查了解的基础上,与企业责任人及项目申报具体经办人进行进一步沟通和交流,并对省、市、县相关涉企优惠政策逐条解读,同时对照政策帮助企业全面梳理项目申报点。
和县经信委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点对点的政策宣传,进一步增强了企业负责人的项目意识,提高了项目经办人的业务水平,理清了企业的项目申报思路,深受企业好评和欢迎。
企业遭遇用工难政府帮忙到集市上招人
位于和县经开区的安徽卡尔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准备在今年8月将生产线扩大到200条,这就面临着招聘新员工的问题,在公司副总经理潘文杰看来,生产线扩大后,用人不会有问题。之所以有这么大的底气,是因为在春节后遭遇用工荒的时候,和县经开区和县人社局帮他们招到了150多人,而现在,招工用工已形成了长效机制,不用再担心招不到人。
招工难、用工荒等问题是企业普遍存在的难题,尤其是春节前后,许多企业都面临着招工难的问题,安徽卡尔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同样面临着这一问题。今年春节后,企业扩大了生产线,可用工一度成了问题。“虽然我们也在到处招人,但仍不能满足用工需要。”潘文杰说,后来,他们联系到了和县经开区和县人社局。
得知这一情况后,和县经开区根据各镇赶集日期,编定赶集招工日程表,根据企业招工的需要,选择赶集招聘的时间、地点。同时,选择城内人流大的菜市场、商场进行摆摊设点招工。县经开区还开展定点式招工,在劳务输出重点镇、中心村设立园区企业招工服务点,安排人员入村进户宣传;开发区在三楼事管中心设立招工接待办公室,长期为园区企业招工服务。经过努力,今年春节以后,安徽卡尔森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已经招到了150多名新员工。
和县经开区以“你发展、我服务,你招工、我帮办”为主题,以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为要求,逐步建立网络健全、形式多样、工作常态化的企业招工用工长效机制,为园区企业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
和县人社局通过各种途径,广泛宣传“四送一服”企业的招聘信息,营造氛围,引导劳动者去“四送一服”企业求职,指导企业稳定用工。为促进企业用工,和县人社局将2018年“春风行动”促进转移就业专项活动和“四送一服”服务企业相结合。春风行动期间还举办多场就业系列招聘会,扶持企业招工。
企业转型升级时政府服务不缺位
5月16日,走进安徽华星化工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制剂生产车间,只见草甘膦水剂生产线从理瓶、灌装、旋盖、封口、检重、装箱、码垛、入库等全程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制剂生产线的投入使用,标志着公司已进入智能化生产的新时代,将迎来新一轮跨越式发展。”华星化工总经理刘元声的脸上溢满了开心的笑容。近年来,华星化工不断加大投入,加快转型升级,争做新时代的绿色企业。“企业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政府帮我们做了许多事。”刘元声说。
“县领导亲自带各部门帮我们进行产学研用专项对接”、“县经信委过来帮我们申报技改设备补助”、“县环保局上门对项目环评进行指导”……翻开刘元声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和县各有关部门开展服务的一些细节。“多亏了政府的贴心服务,让我们享受到了许多政策扶持。”刘元声说,仅今年以来,在市县经信委、科技局等部门的一对一指导下,华星化工已申请了10多个政策扶持项目。
安徽硅宝有机硅新材料有限公司是一家高新技术企业,在不断成长壮大过程中,享受到了不少政策扶持。“申请科技创新券,申报高新技术产品奖励等,县有关部门都全程帮我们进行政策解读,项目申报。高效的政府做高效的事,贴心的服务换高速的发展,相信在这片热土上,我们企业会有更好的发展空间、更大的作为。”该公司总经理助理席日勇信心满怀。
服务企业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正是和县通过开展“四送一服”双千工程构筑起的“暖巢”,让和县的企业发展劲头更足。服务好企业,就是为实体经济发展拓展道路,就是与企业发展同频共振,正是这一理念让和县实体经济发展之路走得异常坚定。
创新担保方式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禾臣新材料公司主要生产高性能膜材料等,生产形势较好,产品供不应求,急需流动资金用于生产,但企业没有什么抵押物。在了解到企业固定资产投入较大后,经县政府同意,和县振兴担保公司按“固定资产投资贷”模式为其担保贷款190万元,支持企业发展。
今年以来,和县振兴担保公司按照“四送一服”要求,坚持“扶小微、广覆盖、低费率、可持续”的原则,发挥融资平台作用,创新担保方式,全力帮扶企业,着力破解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等问题,有力地支持了县域中小微企业的发展。今年1-4月,该公司为199户中小微企业提供贷款担保36845万元,在保企业2673户,在保余额166148.5万元。
在资金支持上,县财政筹资3000万元设立还贷应急周转资金,设立1亿元县凤和产业引导基金,对存在资金困难的高成长性企业进行资本注入,出台了“税源贷”、“固定资产投资贷”等担保实施细则。同时,积极搭建政银企对接平台,建立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征集制度,设立企业融资需求信息库,提高银企对接精准度。
此外,和县还积极创优“四最营商环境”,深化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开展行政审批项目清理,先后出台了“关于清理规范投资项目报建审批事项清理规范意见”、“关于全面实施窗口无否决权服务机制的意见”等文件,精简行政许可事项70项,精简率27%。实施“多证合一”登记制度改革,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管方式。建立了涉企收费清单制度,认真开展清费治乱,取消或暂停行政事业性收费17项,年可为企业减负近350万元。各镇、园区均建立了企业帮办服务机制,全县企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崔经国)为满足广大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使法律更好地便民惠民,5月11日,慈湖高新区综治维稳中心组织律师,在高新区...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