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一张卷子,常把6看成9,8看成0,也许是多动症;作文写得歪歪扭扭,字体忽大忽小,也许是感觉统合失调;回家后是先做数学还是先做语文,竟是学习困难的成因……近日,江淮晨报记者来到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小儿神经康复中心探访。这里有个“学习困难门诊”,坐诊的专家是该科室副主任医师、儿童康复学博士、副教授吴德。记者采访得知,家长长期替孩子收拾房间、整理书包,也会使他们产生学习障碍。 案例 先做语文作业还是数学,这真是个问题 12岁的小豪(化名)成绩越来越差,父母焦心,他自己也跟着焦虑。来到小儿神经康复中心,吴德问了小豪几个问题,竟然轻松解决了他们一家人多年的困惑。 “首先做一个智商测量”“每天如何学习?”“做作业的顺序是什么?”通过这些问题得知,小豪的智商没有任何问题,问题出在他对学习的安排上。小豪每天回到家,首先背语文,最后再做数学。“我让他每天回去先做数学,最后做语文。”没多久,小豪的成绩果然提高了。 “这个孩子的学习困难比较轻微,主要是学习安排出现问题。”吴德解释,放学回到家,刚开始的情绪是兴奋的,精力充沛,最适合做数学题,“数学运算,需要大量的运用逻辑思维,等最费脑力的做完后,人已经很疲惫了,再读读语文,这样会轻松一些。就像搬东西,精力充沛时先把最重的搬完,轻的留到最后。如果刚开始搬轻的,力气耗差不多,重的根本搬不动了。” 诊断 学习困难病例,多为一年级、三年级 2017年全年,吴德的“学习困难门诊”共接收病例60例左右,从小学到初中不等,其中以小学生为主,同时又以小学一年级、三年级和初二较多。“刚上小学,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听不懂课。到了三年级,开始有数学逻辑考题,孩子跟不上。初二开始接触几何学,一些空间记忆差的孩子会出现学习困难症状。” 对于学习困难,成因有多重因素,有些孩子是因轻微脑损伤造成,可能由于母亲怀孕时的抑郁、辐射或妊娠高血压等造成。测量智商正常后,就可以判定他的学习困难是由于学习模式、方法等出现问题。 误区 代替孩子整理房间和书包,也会让他学习困难 有些时候,孩子学习困难与家长的溺爱是分不开的。“一切代劳”已经成了很多家长的习惯。就连整理书包、整理房间,家长都要一一代劳,生怕孩子多做了事就吃了苦。吴德打了个比方,比如往书包里塞东西,先放大的还是先放小的,如何将这些书本杂物整齐地收拾进书包里,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空间搭配过程。 “这个能力从幼儿园就开始培养,这是一种自我管理、规划生活的能力。不会管理生活,对学习也会产生负面影响。”幼儿园就像人生的第一个“实习期”,如果你替代了孩子,也就剥夺了他学习的机会。 吴德说,“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动手能力也一定很强。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心灵手巧\’。”家长要培养孩子成为“心灵手巧”的人。 建议 家庭教育常见“六神无主”建议让父亲教育占主导 在吴德遇到的病例中,有很大一部分都与父亲长期在外应酬,陪伴太少有着莫大关系。一位父亲曾在吴德面前列出必须出席的酒席应酬,吴德则告诉他,“一个月最多两场应酬,其余的都是你认为的‘必须去\’。”将这些时间都给孩子,他的学习困难也会迎刃而解。 现在的家庭常常是一个孩子,六个家长,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外公外婆,吴德称之为“六神无主”,而很多孩子的“学习困难症”也与之有关。“学习教育上,父亲教育必须占主导地位,父母一攻一守,统筹和谐,才能更好地有助于孩子智力发育,帮助他摆脱学习困难。”吴德介绍,科学表明,母亲对孩子的智力发育主要体现在遗传,而父亲才是后天行为的主导因素,“我们呼吁父亲回归家庭,加强父亲教育,这个阶段应从幼儿到高中时期。” 对于幼儿时期,孩子出现的坐不住、不合群、识别异常等行为;上学期间,经常将数字看错,同一行字忽大忽小,都可能是学习困难的先兆,可及时到医院寻求专家诊断与帮助。“家长要和孩子共同分析学习差的原因,切记从幼儿时期开始让他们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切勿万事代劳。”吴德说道。晨报星级记者 张梦怡 新闻推荐 省政协委员傅冬梅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决策部署,提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适度规模经营是农业转...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