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流行着这样一种说法,人一辈子心跳的次数是有限的,心跳越慢,人就会越长寿,运动员、长寿老人就是实例。那么,这种说法有科学依据吗?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韩卫星主任医师解析说,在正常值范围内,心跳次数少一些的确说明身体比较健康,但普通人不必盲目追求“运动员心跳”,安静状态下以60次/分钟较为适宜。
心率快慢无好坏之分
健康长寿是每个人的梦想。而心脏的跳动正常与否、快还是慢,会直接与寿命长短相关。在医学上,评价心跳快慢的指标叫心率,是一分钟内心跳的次数。心脏是人体的泵血器官,心率是人体最基本且最重要的一个生理指标,正常成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跳的范围为 60~100 次/分钟。老年人因为代谢和衰老等原因心率也会随之变慢,新生儿可能心率更快一些。
大家可以通过摸脉搏或者听心脏的跳动频率,记录下60秒内心脏搏动的次数。一般说来,如果心脏跳动的速度较快就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的确有临床研究证实,安静时心率偏快的人,发生各种心血管疾病的危险明显增加,死亡率也高。但,这并不是一种因果关系,并非因为心脏跳动速度快而导致心血管疾病。心率快慢并没有好坏的界限,个体之间差异很大,心率也并非判断心血管疾病的一个指标。
心跳快慢受到多种因素影响,比如神经、体液、温度等,至于传言说人的心跳越慢就越长寿,韩卫星主任说,这只是针对正常状态下的恒温哺乳动物来说的理论,我们人是除外的。目前暂未有科学理论证实,处于健康状态下的普通人,心跳得越慢就越长寿。
心跳慢未必代表健康
众所周知,运动员的心跳比正常人的慢,好的运动员的心脏,每分钟才跳50余次,这可能让人觉得,好像心跳越慢代表越健康。
韩卫星主任说,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心率过慢未必就代表健康。心率长期低于50次/分或长期超过80次/分都会使死亡率增高。长期心率过慢,由于心脏“泵”出的血不够,导致人体缺氧缺血,如果血液粘稠度高,首先会导致血栓的形成,心脑血管病可能由此发生,长时间的心率过慢,会出现代偿性心室加快来供血,心室运动过速,反而造成回血不足,严重者可能导致猝死,甚至死于睡梦中。
长期进行体力劳动和运动锻炼的人普遍心跳较慢,通常称之为运动员心跳。这是因为长期训练,运动员的心脏较常人更有力量,每次泵出的血液增多,虽然心率低,但总体泵出的血量是可以满足机体需求的,这属于生理性的心跳过缓。
普通人群如果心率及脉搏少于50次,而且之前并不是运动员,也没有长期运动锻炼的历史,应去医院做详细检查,查找原因。如果没有什么症状,只是单纯心跳较低,可以不必治疗,但应密切观察,最好到医院进行一次24小时连续心电监测检查。如果心跳过慢,每次心脏泵血的力量又不够大,泵血的量又少,各个器官的供血都会不足,很多疾病就是因此而生的,所以,如果是病理性的心动过缓,严重者要安装心脏起搏器来加快心率。
因此,如果发现心跳变慢,先不要高兴得太早,以为自己有了如运动员般强健的身体,还是先看看自己的心动过缓是生理性的还是病理性的。
心悸频繁需多加警惕
人在安静的时候测出的心跳,叫静息心率。有研究表明,静息心率越慢的人,寿命越长。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如果安静时的心跳快,会大大加速心血管病的进展,要想长寿,应把静息心率控制在75次以下。
临床上,生理性心动过速比较常见,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心率,通过适当的休息就能缓解。但也有少部分人,出现频繁的心跳快、心悸,则可能是由于心脏本身的疾病引起,或是类似甲亢、贫血等其他系统疾病造成的。
韩卫星主任提醒,普通人群如果心悸症状频繁、或是持续时间较长、或是伴有胸痛、头晕、气喘等不舒服的症状,应及时就诊,并查找心动过速的可能原因。
多管齐下合力助长寿
静息心率每分钟60~75次是理想状态,尤以每分钟60次为佳,韩卫星主任表示,过快、过慢都存在一定的危险。
下面三种办法可以帮助人们将静息心率能保持在60次左右。
1.常做运动。常常参加各种强度适宜的运动,就会使静息心率偏慢。运动使心功能得到锻炼,就像运动员一样,心脏更有力量,每次泵出的血液增多,安静时的心跳就会减慢。
2.控制体重。肥胖的人循环阻力通常比较大,会加重心脏的负担,心率加快,因此肥胖者要通过饮食和锻炼来保持身材,良好的身材也有助于提高自信,保持愉快的心情。
3.戒烟限酒。此外,吸烟与饮酒均可使安静时的心跳加快,烟酒的危害绝不仅仅针对肺和肝,大部分的心脏慢性病,都和烟酒有关。
韩卫星主任同时建议,锻炼之外,大家应饮食均衡,可以适当食用一些有利于心脏健康的食物。如,苹果富含纤维物质,可降低心脏病发病率;香蕉中钾元素的含量很高,这对人的心脏和肌肉功能很有好处;樱桃能保护心脏健康;而同等重量黑莓中纤维物质的含量是其他水果的3倍多,对心脏健康有帮助;三文鱼和其他深海多脂鱼类,都属于对心脏有益的超级食品,可以降低心律不齐和动脉硬化的风险,还可以降低甘油三酯的水平。至于大家通常所认为的利于心脏健康的坚果类食品,韩主任说坚果类油脂含量较高,要控制食用量,不可过多。
良好的心态同样很重要,韩主任强调,不能为了长寿,盲目追求像运动员一样的心跳次数,更没有必要因为心跳快慢而焦虑、抑郁。人的一生中,心脏大约要跳动25亿至30亿次,只要心跳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即60~100 次/分内,控制心跳正常,使其既不过快也不过慢,大多数人都可能在一定范围内延长寿命。
合肥晚报 ZAKER合肥记者 洪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昨日从省教育厅获悉,为有效防治中小学生欺凌事件的发生,切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安徽省近日出台《加强中小学生欺...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