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刘刚
5月10日,省生猪产业体系首席专家殷宗俊接受本报记者专访。他说,当前生猪价格持续下跌,养殖亏损面扩大,广大养猪户养殖积极性受到明显冲击,至今年3月底,全省生猪存栏同比下降2.6%,降幅高出全国1.4%,其中能繁母猪减少达1.7%,存栏的减少和产能的下降将不利于后期生猪的稳定供给。为促进安徽省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结合当前生猪产能和市场消费状况分析,殷宗俊提出以下建议和技术措施:
一是优化种猪群结构,提高种猪生产水平。母猪太多势必要增加养殖成本,必须加快高龄、低产母猪淘汰。对于商品猪生产场,较为合理的结构是1~2胎母猪占整个生产母猪数量的30%~35%,3~6胎母猪占60%,7胎以上母猪占5%~10%。为充分利用杂交优势,应尽可能采用三元杂交生产体系。
二是采用科学饲喂技术,降低生产成本。按照猪种的生长发育规律,采用多阶段的精准营养配方,满足生猪最佳生长发育需要,可节省每头猪的生产成本近20元;改造传统的铸铁、水泥料槽,经验表明利用新型可调式料槽可减少生长育肥期饲料浪费30~50公斤;此外,各地按照自身条件,加强新型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也可部分抵消因主要饲料原料价格上涨带来的成本上升压力。
三是加强管理与栏舍改造,提高养猪效率。通过准确的发情检查、B超妊检、人工授精等技术应用,可提高母猪配种分娩率,缩短分娩间距;通过改造猪舍,提高猪舍的环境控制能力,可缩短生猪达上市体重的天数。当前正处于春夏之交,空气湿度较大,是仔猪腹泻、呼吸道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应注意通过栏舍的合理通风、保温等综合措施,保障仔猪健康成长。
四是强化健康管理,保障母猪正常生产能力。 “我最担心就是猪价低迷,会让一部分养猪户忽视防疫的投入,不愿意购买好的疫苗给生猪注射,这样就会导致疫病泛滥蔓延,造成养猪业的巨大损失。 ”殷宗俊建议养猪户要加强养猪场综合防疫管理,健全防疫制度,强化环境消毒,不断提高生物安全水平。加强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等生猪重大疫病防控,切实落实免疫、监测等各项关键措施。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同时,要特别重视种猪更新前的驯化工作,即使是来源于本场的种猪,在与生产群并群前,一定要进行驯化,使新补充种猪的免疫水平与生产群保持一致。同时,在多雨季节要特别重视饲料及其原料的管理工作,防止饲料霉变。
新闻推荐
■本报星级记者程茂枝公益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过低,无法调动林农护林积极性一直困扰着林业发展,这一问题有望得以缓解。近日,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包括提高公益林生态补偿标准、保障林权有序流转、鼓...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