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医学科护士周全: ICU的“男丁格尔” “剑走偏锋”显身手
洁白,是你的衣裳;微笑,是你的形象;无私,是你的奉献。白衣天使是健康的化身,是生命的希望。5·12护士节将至,让我们走近天使身边,听听温暖心声。
34岁的周全是一位“男丁格尔”,没错,他是一名男护士。2007年开始在皖医弋矶山医院工作,现在是重症医学科的一名呼吸治疗师。记者眼前的他,个头很高,穿一身浅绿色工作服,一脸俊气。
说起当初为什么要选择护理专业,周全考虑得很清楚,“怎么说呢,就算是‘剑走偏锋\’吧。感觉这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很好,对未来的职业发展也看好。相比女性护理人员的普遍性,男护士确实更‘珍稀\’一点。”
在医院工作10年,对于男女护理人员的专长,周全也有一番自己的见解。“女性更加细腻,在一些生活护理上也比较周到,这是她们的特长。而男性护理人员体力上有优势,对各种医疗仪器的敏感度也很高,操作起来相对也比较流畅。还有一点很重要,男性思维有时会更活络一点,懂得变通,也精于钻研。总之,两者缺一不可,应该互相协助。”
周全回忆说,他初来弋矶山医院的时候,这里只有3名男护士,但现在已经有80多人了,“这个群体人数正在逐步上升。”他告诉记者,护理也是一门专业的学科,“它不是所谓的熟练工种,它是有体系、有科研的。就像在国外,护士不仅仅是医生的助手,更不仅仅是患者的保姆,它本身就是一门学问,护士一样可以成为领域内的专业人士。”
2013年开始,周全就在重症医学科从事呼吸治疗师的工作。呼吸治疗师是一种新兴的医学职业,其工作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对心肺功能不全或异常者给予诊断、治疗和护理。具体包括对急性危重病人提供各种通气治疗和氧疗;各种医疗气体的使用与监测;各种雾化及气溶胶治疗与监测;心肺复苏及其器具的使用与维护;肺康复治疗;其他技术操作,如血气分析、肺功能监测、高压氧舱治疗等。经过几年的学习和临床实践,目前他的业务水平在全省都属于前列。“呼吸治疗师平时不显山露水,但关键时刻却能挽救病人的生命。”
日常的具体工作平凡又重要,“病人来了,为他们插管上机、呼吸辅助、拔管转出等等。”呼吸治疗通常以半个小时为一个小周期,每隔半小时,周全都需要仔细观察一遍呼吸机及数据显示,评估患者体征,看是否要变换方案,调节参数。“在这里,护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专业方向和职业规范,而不仅仅局限于对病人的护理和照料。”
重症医学科目前有29张床位,通常是全满的状态,有时一张床一天能轮换2、3位病人。因此,周全和同事们的工作也是十分繁重,“档期”排的很满。他每周至少要值两次夜班,忙起来甚至曾经有一个月都没有离开过医院。
周全说,他选择了护士这一职业,就会一路走下去,踏踏实实地走下去。“这既是我的饭碗,也是我的本领,是我真心热爱的岗位。”
血液净化中心护士长陶明芬:
护理事事总关情 发明创新显大爱
陶明芬是皖医弋矶山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的护士长。工作数十年如一日,始终恪守救死扶伤、治病救人的神圣职责,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任劳任怨,严谨求实。以一颗赤诚奉献之心,赢得了患者、家属的信任好评……
救危克难 尽力尽心
无论是作为一名护士,还是肩负管理职责的护士长,陶明芬都能勤勤恳恳、踏踏实实的工作。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多,工作人员少,要做好日常事务和科室管理非常不易,她经常是一天连续工作近12小时,起早贪黑,从无怨言。即使下了班,一遇到有危重抢救患者,还是随叫随到,不管是深夜十二点还是凌晨四点,只要有需要,陶明芬都能以最快的速度赶到,连年加班数居科室之首。
她向记者回忆说,记得一个深夜,自己准备完科室需要的材料已经十二点多了,刚刚休息,ICU值班医生打来电话说床边血透机自检不能通过,而当时一个心脏术后的患者急需要治疗,陶护士长二话没说,立即赶了过去,及时排除了机器故障,使患者及时得到救治。
平时工作中,她处处以身作则,一切以大局为重,从不计较个人得失。每天,她都会参与透析患者的上机、下机、疑难血管的穿刺、危重患者的抢救等,哪里忙、哪里需要就出现在哪里。完成了常规工作后,还要对科室三层楼的一百多台机器进行巡查,发现异常及时纠正。由于她和同事的共同努力,多年来科室一直零投诉。
陶明芬说,做护士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心系患者,时刻记得将人性化服务落到实处。这些年来,她和同事根据患者的病情特点及需求进行透析排班,如一楼安排急诊患者,二楼安排年龄较大的患者,三楼安排病情相对稳定的年轻患者;老人安排在白天透析,白天工作的患者安排在晚间透析。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除夕都会安排工作人员提前连夜做透析治疗,让每一位患者都能回家吃上团圆饭。
业务尖兵 发明达人
“业精于勤荒于嬉”。血液透析使用的内瘘穿刺针,较粗较长。陶护士长为了减轻患者穿刺的痛苦,勤学苦练,练就了较为出色的疑难血管穿刺本领。对于血管条件差的患者,不管什么时间,她有求必应,进针轻稳准确而少疼痛,患者纷纷称赞。
科室开展的各种血液净化技术,她都率先熟练掌握,并手把手进行培训,使各项新技术、新项目得以顺利开展,还经常到兄弟医院提供技术指导和帮助。工作中不断钻研,开展“三新”项目多项,受到患者的广泛好评。工作之余,她认真总结经验,撰写专业论文,已在国家级刊物发表论文10余篇。
针对工作中的难题,她积极思索,勇于创新,现共申请专利13项,有7项已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5项发明专利正在申请中,两项通过中国2016年顺利通过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初步审查并进入实质审查阶段。同时,指导及参与专利12项,荣获2017年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护理用品大赛一、二等奖;2017年安徽省护理用品大赛一等奖,2018年“第九届驼人医疗器械科技创新奖”全国一等奖,2018年安徽省“护理创新奖”三等奖。
谈起荣获全国护理用品创新大赛一等奖的专利,陶护士长告诉记者事情的原委。有次她听到患者反映,冬天透析后回家路上,穿刺针眼处渗出的血液染湿了衣袖,都没能发现,出血较多,听后她很受震动,心想:假如有个出血报警器,患者不就及时发现渗血、及时采取措施了吗?渗血现象下机后会出现,透析过程中更容易发生,护士和患者本人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造成大出血发生。因此,报警装置,刻不容缓!技术创新,刻不容缓!
老天不负有心人。陶明芬反复研究,苦心孤诣,终于设计了“出血报警绷带”。简单来说,它是一个连接电路的湿度感受器。“临床试用效果很好,一有出血就能报警,哪怕只有0.2ml的渗血就能引发报警。患者们知道了这个专利,都希望早日生产应用”。她更希望专利产品早日量化生产,小巧化、无线化、便捷化,像小纱布或小扣子一样贴在针眼处。让患者能在透析机上躺着用,也能在下机后回家走着用,时时刻刻防止穿刺针眼处血液渗出。
医德芬馥 护患情深
“在我们科室,医护人员和患者就像一家人一样。三年五年,八年十年,甚至二三十年,每周三个半天、十多个小时相处,医生护士与患者接触的时间,远远超过了亲朋好友。”
为帮助患者放下思想包袱,以良好的状态与病魔抗争,弋矶山血液净化中心连续13年组织病友春游。每年春游,陶明芬护士长与王翠珍护士长一起,协助中心主任在景点选定、路线勘察、人员护送、娱乐方式、就餐地点、医疗保障等等方面,一一周到安排,确保万无一失。医患同游同乐,充满欢声笑语,增进了医患关系的温馨和谐。患者家属写诗赞颂:“面向大海,春暖花开。透析中心,春游开怀。医患同行,朝往夕来。人人祈盼,年年欢快。”
“白璧无瑕玷,幽兰自芬馥。”透析患者对陶明芬和同事们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赞扬,科室经常收到患者的感谢信和锦旗。中心先后被评为国家“巾帼建功文明示范科室”、安徽省“巾帼文明岗”、安徽省“模范班组”、安徽省十二五临床重点学科、安徽省血液净化专科护士培训基地、安徽省肾病学专业质控中心。陶明芬个人也多次在医院医德和年终考评中被同事推选为“优秀”,获得“受患者欢迎的护士”、“安徽省专科护士优秀带教老师”、“医德标兵”等光荣称号。
产科护士长张帆:
援藏“天使”在身边 带教传承显真心
张帆是皖医弋矶山医院产科一病区的护士长,1994年参加工作的她,曾于2016年7月份参与援藏工作。从业23年以来,这位“白衣天使”始终坚持在繁忙的临床一线,严于律己,扎实勤奋,以良好的医德医风、熟练的操作技能、丰富的专业知识为病人服务。
“我热爱产科 这里充满喜悦”
在产科病区里,张帆告诉记者,无论是作为一名普通的助产士还是护士长,都要始终坚持“绿色医院,人文关爱”的理念,以病人为中心,服务热情、周到细致,认真对待每一位孕产妇,“要学会换位思考,从病人的角度去解决问题”。她也多次受到病人及家属的表扬,收获感谢信及锦旗。
作为病区护士长,工作中一切以大局为重,处处以身作则,早上班迟下班,为做好临床护理及科室的管理加班加点,不计得失。不仅如此,还要带领全科护士积极开展优质护理,强化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的落实,建立专科疾病的健康教育路径,提升护理品质。及时发现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加强整改,做到护理质量持续改进。
同时,张帆还是一名用心带教的好老师,在护理传承这方面可圈可点。她关心爱护学生,努力学习专业相关知识,以求教学相长,使学生学有所获。任职以来,带教安徽省护理管理干部培训班学员8人,临床护理本、专科实习生800余人,轮转护士20余人。并且参与了皖南医学院护理学院本、专科、助产方向班的课堂教学,不断学习和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方法,受到学生的好评。所在教学团队的老师,有三人获得医院和学院课堂教学竞赛奖项。2015年,她指导学生参加首届全国护理本科大学生护理技能竞赛,获“三等奖”。
“产科充满风险,充满喜悦,充满不确定性,但是我热爱这样的事业。面对挑战,唯有坚强,主动学习,积极参与,保持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母婴保健事业保驾护航。”
“援藏山南,缺氧不缺精神”
2016年,国家卫计委提出组团式医疗援藏,在医院各级领导的支持下,张帆通过遴选,来到了山南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工作。“一年的援藏,我获益匪浅,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充分认识到了西藏地理位置和政治地位的重要性。”
在山南工作期间,张帆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下乡义诊活动,跟随医疗队来到海拔4700米的浪卡子县卡龙乡,为藏区老百姓测量血压,发放药物,解答常见的母婴护理问题等。“通过义诊,我切身感受到了老藏区人民的实际生活状态、以及西藏地区的卫生医疗状况,更深刻体会到党和国家对援藏政策的改革非常正确。组团式的医疗援藏,更能起到精准援藏的效果。”在山南期间,她还义务参加植树活动,为高寒的西藏增添一点绿色。
张帆回忆说,援藏期间,很多事情都令人感动。感动于医生护士对病人的真情付出,手术缺血的情况下主动捐血。也感动于藏族同胞的真诚善良,“她们说汉族老师真是好,还主动和我分享青稞粉,非常淳朴。”
一年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张帆一直在发扬“缺氧不缺精神”的老西藏传统,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不仅一对一的带教徒弟,做到人走技术留,还先后主持和参与培训专科理论和技能20余场,受训人次300余人次。在搞好带教的同时,发动老师开展科研建设,申报的“无保护会阴接产”获得医院科研三等奖。她本人也获得了2017年度山南市卫计委和医院颁发的“优秀援藏干部”称号及“贡献奖”。
记者 程茜 文 许诚 摄
新闻推荐
对成绩不满意,期待尽快重回巅峰
安徽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徽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