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昨日从安徽农业大学获悉,该校宛晓春教授研究团队近日破解了世界上分布最广的中国种茶树的全基因组信息,相关成果于4月21日在线发表于《美国科学院院刊》。该成果的发表,标志着我国茶树生物学基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
世界主栽茶树分属两个变种:中国种和阿萨姆种,前者叶小,分布广泛,适制绿茶等六大茶类;后者叶大,主要分布在热带和冬季温暖的亚热带地区,适制红茶和普洱茶。研究团队以国家级茶树品种舒茶早(中国种)为材料,获得覆盖基因组93%区域的高质量序列草图。研究发现,茶树祖先种大约在8000万年前与亲缘关系最近的猕猴桃物种发生分化,继而在38万~154万年前,又分化形成中国种和阿萨姆种。
茶树叶片中合成积累丰富的儿茶素、茶氨酸、咖啡碱和萜烯类等次生代谢产物,赋予了茶叶独特的风味。研究发现,茶树基因组发生过两次全基因组复制事件,最近一次发生在3000万~4000万年前,该事件及后续串联复制导致了与儿茶素类物质和咖啡碱生物合成相关的基因拷贝数显著增加。比较基因组分析发现,萜烯类等物质的合成酶基因拷贝数在茶树基因组中也发生显著扩增,有助于解释茶叶独特的香气。这些发现首次从基因组层面系统解开了茶叶中富含独特的风味物质之谜。
据了解,此项研究成果将极大地促进对山茶属植物的物种进化、茶叶风味物质形成机理与品质调控、分子育种、茶树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和茶的健康功能成分研究,对中华茶文化的繁荣与传播等也具有重要意义。
(曹雷 记者 李想)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王素英)为展示安徽高等院校的崭新面貌,昨日上午,由安徽新媒体集团主办的第五届“全国主流网络媒体安徽高校行”启动。据悉,参与本次“高校行”采访活动的有新华网、中新社、中国网、中...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