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过去的2017年,安徽省积极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力弘扬安徽“诚实、厚道,守信、担当”的诚信文化理念,在完善信用制度标准体系、强化信用信息归集共享、构建信用联合奖惩机制、加强诚信文化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2月1日,在安徽省发展改革委的组织下,部分地市发展改革委、省内外知名信用服务机构、相关企业齐聚一堂,就进一步加快推进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工作建言献策,凝聚社会各界力量,积极构建“信用安徽”。
合肥市数据资源局信息中心省级与市级大数据平台应共享交换
早在2015年,合肥市信用办就启动了信用平台一期建设,完成了合肥市公共信用数据库和信用平台建设。截至目前,合肥市汇集了252项企业法人或自然人信用信息,698项行政许可处罚信息。
在信用数据归集过程中,建议进一步加强省、市级大数据平台数据共享交换。推动省市平台联动,提升应用成效。
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建议推动个人信用建设,开发信用分
2016年,国家标准委正式批准成立“全国社会信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初步搭建了社会信用国家标准体系框架。建议开展重点职业人群的个人信用信息采集,并开发信用分,推动个人信用建设。
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建议实现“三大平台”互联互通
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大数据和“互联网+政务服务”融合发展。加强行业统筹和区域统筹,避免形成新的数据孤岛和应用孤岛,建立以公共信用体系为基础,各行业信用体系协同发展的统筹建设模式,以公共信用平台作为全社会信用基础设施的中心,为行业信用提供平台保障。
合肥市发改委推进省级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合肥市将努力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信用建设成果,开展诚信文化宣传教育,塑造信用品牌,树立信用合肥品牌。
建议省信用办多组织开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理论和业务知识培训辅导;推进环境保护、食品药品监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信用体系建设试点示范。
中国诚信信用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参与信用建设
安徽省旅游业发达,建议发展信用旅游,采集游客、景区以及商家数据所构成的数据库为基础,依托全省范围内旅游行业平台,辐射智慧旅游模块、监督与评价模块、信用支持模块等应用场景。充分发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的作用,采取政府部门与社会信用服务机构合作的方式,引入第三方信用服务机构参与重点行业信用建设和信用监督。
江淮晨报开设“信用安徽”专栏,传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正能量
今年,我们坚持以全面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为契机,策划并组织各类丰富精彩的信用主题活动,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源源不断注入新动力。同时,计划今年开设“信用安徽”专栏,发布信用安徽工作动态,传播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正能量。我们将继续深入各地采访,做好诚信主题宣传推广工作。
宿州市发改委数据归集共享方面加大横向协调力度
目前,宿州市将招标委托第三方机构,编制宿州市信用体系建设规划,推动制度建设、信息共享、评价体系等建设。
建议省级层面加大督查考核力度,定期开展信用体系建设专项督查;相关部门在推动行业信用体系建设时,遵循本行业法律法规,尤其在数据归集共享方面,建议加大横向协调力度。
安徽省征信股份有限公司扩大信用信息平台建设,打造综合性平台
作为省政府牵头设立的省级层面征信公司,在信用体系建设、企业债监管、政府大数据应用、政府采购等领域积极为政府提供相关服务。打造集“金融服务平台、征信服务平台、大数据监管平台”三类平台于一体的综合性平台,全面满足金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和地方金融自身发展要求,提升安徽征信服务覆盖率和品牌影响力。
科大国创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在个人信用贷款、旅游景点优惠上试点
建议基于省信用平台、利用大数据技术,建设信用安徽APP以及信用服务云平台,推动信用信息应用。企业可在政府招投标、财政采购,个人可在纯信用贷款、旅游景点优惠等方面率先试点。
晨报记者刘贝贝周勇/文庄道龙/摄
安徽省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联席会议办公室
安徽省公共信用信息服务中心
新闻推荐
聚焦诚信,本报开设“信用安徽”专栏
安徽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徽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