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具有丰厚历史的合肥乃至全省,地上、地下的宝藏可谓不计其数。将其推介给广大的读者朋友,以唤起作为这座城市市民的自豪感是我们的责任和担当。
从本期开始,我们联袂安徽省博物院,隆重推出“宝藏”栏目,以文化丰富的内核、文图兼备的外壳、忠实纪录的气质,呈现给大家一种全新的表达。
上下三千余年,纵横万余平方,或价值连城,或奇葩神秘,或故事感人,或寓意深刻,尽在“宝藏”。
公元前241年,楚国都城东迁至寿春,自此至楚灭亡历经四世,遗留下众多的楚器瑰宝。在这些楚文化的珍贵文物中,最具代表意义和影响力的,当数陈列在安徽博物院的国家一级藏品楚大鼎了。
楚大鼎,又名“铸客大鼎”,安徽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之首,迄今为止东周时期最大的圆鼎,距今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战国晚期青铜礼器,高113厘米,口径87厘米,重400公斤。
好大一口鼎
楚大鼎出土于上世纪初的战乱年代,经历了一段颠沛流离的岁月。
当时,一股盗墓风席卷全国。长沙、洛阳、西安、寿县等“地下博物馆”成为盗墓者掠窃的“宝地”。1933年,寿县朱家集李三孤堆楚王墓被盗,楚大鼎即是在此次盗掘中出土的,大量青铜器被文物贩子转手到天津、北京等地,在全国引起轰动。1933年秋,国民政府下令将文物上缴,并在次年2月将其中的700余件运至当时的省会安庆。
随着抗日战争爆发,1938年初,日军开始空袭安庆,在各方的努力下,包括楚大鼎在内的这批楚器被全部运往后方——四川重庆,与中央博物院以及故宫博物院的文物一并存放。1939年,日军轰炸重庆,这批文物又被运至宜宾,后辗转陆路和水路运达乐山县安谷乡。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批楚器于1946年5月至1947年3月运至南京,存放于南京朝天宫的库房。1948年,国民政府开始着手将珍贵文物运往台湾,时任安徽省文献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的李则纲先生前往南京,计划将这批楚器运回安徽,最终于1949年,包括楚大鼎在内这些楚器被安全运到安徽芜湖。20世纪50年代初期,安徽筹建博物馆,李则纲先生任馆长,1952年文物转运至合肥,由李则刚先生同殷涤非先生一起将这批楚器交给安徽省博物馆筹备处。
从1933年被盗,至1952年落户安徽省博物馆,楚大鼎终于结束了近20年的颠沛流离,回到了故乡。运回合肥的楚大鼎,已支离破碎:脚掉了,耳朵脱落了,连鼎身都裂开了。安徽省博物馆特意请来文物修复大师,足足用了好几个月,才恢复了楚大鼎的往日容颜。1956年,安徽省博物馆正式在合肥落成,从此,楚大鼎作为省博的镇馆之宝,与省博一起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历程。
楚大鼎集中反映了楚国的文化、科技、社会生产力水平等,是楚文化的代表性青铜器物。1958年,毛泽东主席视察安徽省博物馆,向工作人员询问楚大鼎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并且绕鼎一周,仔细观察大鼎的纹饰和铭文,风趣地说:“好大一口鼎,能煮得上一头牛哇!” 1960年、2010年,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分别视察了安徽省博物馆,观看楚大鼎。
2011年9月,已在安徽博物院老馆“定居”了半个多世纪的楚大鼎,终于再次搬家。而这一次的“乔迁”,堪称风光无限。妥善包装、精心设计路线、送行者熙熙攘攘,楚大鼎作为省博2000多件陈列文物中的压轴文物,最后一个搬进了位于合肥市政务区的新馆展厅,开始了新的幸福生活。
2016年至2017年,为了进一步提升观众的参观体验,安徽博物院启动了《安徽古代文明史陈列》的展陈提升工作,从展陈文本到具体的陈列方式都进行了改动,其中对楚大鼎进行了重点展示,制作了讲述楚大鼎前世今生的视频,对大鼎铭文拓片重点展示,在保证文物安全的前提下,抬高了大鼎的展示高度,并将灯光聚焦大鼎足部及腹部铭文,既体现了大鼎的气势,又便于观众观看铭文和纹饰。
2014年12月,为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设立的国家公祭鼎,就是以铸客大鼎为原型、等比例放大铸造而成。
从被盗掘出土至今,铸客大鼎历经2000多年的风风雨雨,它见证了两千多年前楚国的兴衰,更见证了中国经历的战乱与现代的崛起。
复制楚大鼎
2009年9月22日,经过安徽博物院青铜器修复专家几个月的奋战,一个和国宝楚大鼎几乎完全一样的克隆“楚大鼎”成功诞生。面对几乎难辨真假的“楚大鼎”,负责此次复制项目的现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郑龙亭研究员高兴地说,如此规格的大鼎能成功复制,不仅在安徽是首次,全国也非常罕见。
面对已经成功复制好的楚大鼎,郑龙亭用了一个“难”字作为概括。他说,楚大鼎属于国宝级文物,不仅体积巨大,而且伤痕累累,为了不给它再造成伤害,抛弃整体复制的方式,而是分成若干个部分进行。整个大鼎被“分解”成29块,制作出来的模具达130块之多,这也将原本准备半个月完成的倒模工作,延长了一个月之久。
最让人惊叹的是,克隆“楚大鼎”不仅和真正的国宝楚大鼎一样沧桑、宏伟,就连大鼎口沿上的铭文和裂痕都一样清晰、真实。师从我国著名青铜器修复大师金学刚的两位青铜器修复技师——靳鹏和曹心阳对“克隆楚大鼎”进行了精心的“做旧”修整。靳鹏技师说:“都是通过最后的做旧工艺完成的,这也是文物修复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此次复制的楚大鼎,因为从尊重历史的角度出发,不仅仍旧采用传统工艺,而且在做旧环节上,都采用天然的矿物质原料,如三漆片(其实它就是一种虫子拉的屎,用它可以增加着色的牢固性)。复制工作才刚刚结束,一些来观看的专家已经给予了充分肯定。
□徐大珍 刘睿
新闻推荐
1月1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原党组成员、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杨敬农涉嫌受贿一案在马鞍山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马鞍山市人民检察院派员出庭支持公诉。公诉机关指控,1993年至2013年,被告人杨...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