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艺术家谢泽的到来,撬动了一座村庄的成名,继而合肥城西北数十公里外,三十岗乡崔岗艺术村声名远播。 12月30日,崔岗当代艺术馆将迎来绽放,它也将成为安徽省首座当代艺术馆。以艺术馆为地标,占地八亩、总建筑面积约两千八百平方米的崔岗艺术综合体也正拔地而起。虽然美术馆、咖啡馆和文艺商店及其村行政管理中心颇具现代韵味,但它们却是在原有民宅、村部和小学的宅基地上进行改建和重建而成。谢泽说,要让村民认识回家的路。此外,随着安徽首个“文艺创意村”的茁壮成长,村民的腰包实实在在地鼓了起来,再加上艺术家与村民的互动,城乡二元的结构性矛盾如沐春风,悄然消融与协调起来。
酝酿五年崔岗艺术馆即将开馆
5年的艺术风拂过崔岗,一座艺术村落悄然破土。它的标志便是地标性建筑——崔岗艺术馆。经过了12个月的深耕,12月30日,这座艺术馆将首次开馆。此时,距离谢泽那篇向同行的邀约网帖《打造合肥的艺术家村》,恰好过去5年。 12月21日,安徽商报记者现场采访时,多名施工人员正在做最后的冲刺,三十岗乡的负责人也来到现场,确保工程能保质保量完工。
据了解,崔岗当代艺术馆的开馆,填补了安徽当代艺术馆的空白,是整个安徽、乃至全国首家乡村当代艺术馆。该馆建筑采用清水混凝土和清水红砖结合的乡村“谷仓”LOFT风格,设计者巧妙地利用空间,并运用灯光为展品增添极强的视觉冲击力。此次开馆,崔岗当代艺术馆将展出40位画家的80幅作品以及当代影像、先锋戏剧、装置艺术、现场艺术等。
用时5年,一幅乡村艺术画卷悄然泼墨而成,可谓用心别致。谢泽说,这么多年来,崔岗默默而成,许多“无形的工作”正化作艺术村落的底蕴,比如政府建设的相关基础设施。“下水管网、自来水、网线、路灯、公共卫生间等等。”又比如,艺术家工作室、书店、咖啡馆、画廊的进驻,完美地镶嵌进了乡村环境。底蕴如同沃土,有了它,才会有崔岗的慢慢绽放。谢泽也明白,崔岗要想走远,绝不能大拆大建,要润物细无声地适时改变。
“有机设计”让村民认识回家的路
除了“挑头”的艺术馆,文创市集大厅、咖啡馆、村行政中心等一批建筑也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虽然它们功能极具现代化,但施工现场散发着一股农家新房舍的清香。谁曾想到它们蝶变前,竟是濒临倒塌的配电房、风雨飘摇的医务室及荒废多年的教学楼。“我们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建和重建,充分尊重原有的江淮民居建筑语言和尺度,使之带有历史的记忆。”谢泽说,“我们的设计理念就是,‘让村民认识回家的路。\’”
一句“让村民认识回家的路”颇具深意。它的落笔和演绎可谓巧妙。“这座村庄几乎没有历史,我们就要尽可能保存村民心头的一点记忆。”于是,在综合体建筑的设计上,一些崔岗原有的元素点缀其中。崔岗的转角、做旧的红砖、搭建房屋脚手架留下的孔洞等等,都一一被融进了崔岗的现代建筑中,甚至于崔岗的新生建筑,虽然挺拔,但绝不会拔尖至村中杨树的高度。
谢泽的理解是,“让村民认识回家的路”的要素重点归结为在风格、材料、构造衔接方面强调历史“断代”、“延续”,以及“尊重性”,并以此为依据和出发点,梳理完善旧建筑保护和更新的理论逻辑。这,我们称之为“有机设计”。
和谐共生艺术与乡村协调发展
面貌一新的崔岗焕发着勃勃生机。不过也有人担心,艺术与农村之间的隔阂难以消弭。21日,记者绕行崔岗一周发现,这种担心正化解于无形。谢泽说,当初的确有村民不理解,甚至认为“艺术村”影响了他们的拆迁,但如今看到村里“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心头的埋怨消失了。因为艺术村切切实实地让他们的生活更美好。
据悉,经深入调研和论证,庐阳区决定利用崔
岗的闲置农房,对村子进行合理规划,把共
商共赢理念贯穿“文化创意村”建设始
终。为稳定闲置农房的租赁交易,区里
规定每套租金不超过上限且租期不少于18年的村民,可获得每套闲置农房8万元的补贴。 50多岁的村民夏成翠介绍,她将多余的房子租给王菊生后,每年可拿到8400元的租金,还能得到政府8万元的补贴。更让她开心的是,自己做了房东后,还能在租户开的咖啡馆里做保洁员,仅工资收入一年就多了近3万元。
收入如同杠杆,平衡了村民。而艺术家的言行举止也发挥着榜样的力量,滋养着村民,甚至于村里许多孩子也开始爱上了艺术,他们开始学习绘画,学习设计。而艺术家呢,也从乡村田园“拯救”了自己,他们从落英缤纷的世界里,重拾自己的创作灵感,升华自己的艺术之路。
(本文配图由谢泽提供)
新闻推荐
今日(12月22日),《浙江日报》刊登《浙江省拟提拔任用省管领导干部任前公示通告》。其中,陈奕君拟任中共台州市委书记的。如果不出意外,她将成为台州市首位女市委书记。撤地设市以来,浙江一共出过几位女...
安徽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徽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